长沙市长沙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5 长沙市长沙县统计局

房地产业: 54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59个楼盘,完成投资31.7亿元,增长58%,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25.5 亿元,增长58.4%;办公楼投资0.5亿元,增长25%;商业营业用房和其它附属设施投资5.7亿元,增长62.9% 。商品房销售面积165.8万平方米,增长56%;商品房销售额53.4亿元,增长126.5%。受高档别墅陆续开盘的影响,商品房销售均价达到3200元/平方米,每平方米同比增加1000元左右。

在房地产交易管理上,全年共办理预售商品房备案14893宗,成交面积202万平方米,成交金额59亿元;办理房地产抵押4580宗,面积156万平方米;办理房地产转让6140宗,成交面积86万平方米,办理商品房按揭手续10053宗;发放房屋所有权证9662本,面积304万平方米。

五、贸易和经济合作

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 9.9 亿元,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7亿元,增长9.3%。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亿元,增长16.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5.7亿元,增长17.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6亿元,增长20.2%。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活跃。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7亿元,增长17.7%,增幅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镇实现零售额40.9亿元,增长22%,所占比重为63.2%;农村实现零售额23.8亿元,增长10.9%;城镇零售额增幅较农村高11.1个百分点。分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增幅比限额以下企业高 9.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7.1亿元,增长22.6%;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亿元,增长31.4%。

消费升级带动汽车全面热销。14家4S店销售各类汽车24166台,比上年增加7033台,实现销售额31.5亿元,零售额19.4亿元;分别增长34%、27.6%。

招商引资:全年(含经开区)共引进项目214个,其中内资项目193个,比上年增加47个;外资项目21个,比上年增加6个;到位内资48.4亿元,下降12.5%;其中市外内资为37.7亿元,增长16%。到位外资1.9亿美元,增长38%。全年乡镇共引进项目145个,其中内资项目139个,外资项目6个;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6.4亿元,增长11%;合同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47%;实际到位外资6077万美元,增长50%。

对外贸易: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14.4 亿美元,增长67.4%,其中进口总额8.2亿美元,增长42.3%;出口总额6.2亿美元,增长117.7%。经开区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3.4 亿美元,增长68.2%,其中进口总额8亿美元,增长44.4%;出口总额5.4亿美元,增长121.9%。

六、运输、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0.4亿元,增长26.8%。

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新建和改造县乡公路98.1公里、村级公路420.5公里,年末境内公路里程达到3201公里,比上年增加9公里。全年客、货运量分别达到924万人次、1559万吨公里,分别增长4.6%、12%;客、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51896万人公里、87501万吨公里,分别增长7.1%、12.3%。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6560台,增长32%;其中个人汽车22358台,增长20%。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7亿元,增长26.4%。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5亿元,增长5 %;邮政业务收入0.5亿元,增长19%;移动计费收入4.7亿元,增长21.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59418户,下降5.9%;其中住宅电话142871户,乡村电话用户109617户;电话普及率为33.9%。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25107户,下降15.7%;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515279户,净增103076户。

旅游产业形势喜人。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782万人次,增长26%;实现旅游收入 8.9亿元,增长27%。目前我县的“农家乐”正朝着规模、规范方向纵深发展。全县共有各类“农家乐”接待点544 家,其中星级“农家乐”56户,共接待游客319万人次,增长 23%,实现综合收入2.5亿元,增长25%。 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家乐”有 1户,100万元以上的有21户,50万元以上的有34户,10万元以上的有130余户。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总收入31.9亿元,增长32.7%;地方财政收入21.3亿元,增长30.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31.7%;上划中央省市税金15.4亿元,增长33.9%,其中上划中央两税13.8亿元,增长34.6%。财政总支出24亿元,增长32.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20.4亿元,增长36.9%。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力分配向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就业领域倾斜,支出分别为1、0.2、2.5亿元,分别增长98.8%、77.9%、55.6%。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7亿元,增长7.2%。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1.8亿元,比年初增加41.5亿元,增长34.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0.7亿元,比年初增加15.1亿元,增长2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9.5亿元,比年初增加34.1亿元,增长45.2%。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168905人,五项保险新增参保32790人,社保基金总收入3.1亿元,比上年增收1亿元,社保基金总支出1.8亿元,比上年增加支出0.3亿元,社保基金累计滚存结余达3.3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32910人,新增参保8085人,基金收入1.3亿元,比上年增收0.5亿元,支出0.5亿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11917人,基金收入0.9亿元,比上年增收0.3亿元,支出0.8亿元;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25958人,新增参保2308人,基金收入0.1亿元,比上年增收307万元,支出82万元;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29652人,新增参保6089人,基金收入0.7亿元,比上年增收0.1亿元,支出0.5亿元;生育保险参保总人数26095人,新增参保3225人,基金收入248万元,比上年增收78万元,支出120万元;工伤保险参保总人数21281人,新增参保13083人,基金收入299万元,比上年增收283万元,支出58万元。全年共征收社会保险费 1.9亿元,支出社会保险费1.7亿元,结余社会保险基金2.8亿元。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0.3亿元,519716人受惠。今年,我县还在全市率先启动了社会保险补贴,全年共为1062名灵活就业人员及单位吸纳人员等发放社会保险补贴资金254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申请专利533件,增长10.1%;实施专利400余件,新增产值40亿元。全年奖励专利申请、试点、实施项目50余万元,增长42.3%。组织申报上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6个,获得立项21个,推荐奖励项目13个,其中9个获奖。县域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个、二等奖3项。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县、省知识产权试点工作优秀县的荣誉。目前,我县共拥有54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36.6亿元,增长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