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长沙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战略目标,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五”计划顺利完成,全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综合经济 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7%,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为1994年以来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35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7.73亿元,增长21.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54亿元,增长13.4%,增幅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分别为13.8:61.4:24.8,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6.2%,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农业生产方式依然较为粗放,经济社会发展与电力、土地等资源环境的矛盾仍显突出,工业和财政增长的后劲趋弱,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9%。按常住人口计算,2005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24620元,是2000年的2.1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9.5:55:25.5调整为2005年的13.8:61.4:24.8。“十五”期间三次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8%、19%和13.1%。 二、农业 2005年,全县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狠抓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6.87万亩,比上年增长1.17%;粮食总产量60.94万吨,增长2.4%。蔬菜播种面积31.3万亩,蔬菜产量72.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花卉面积7.38万亩,产值4.5万元。全年出栏牲猪240万吨,其中出栏肉猪228.7万头,比上年增长8.5%。水产品产量1.48万吨,增长2.1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05年,全县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43.4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5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89.7亿元,同比增长26.1%;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53.7亿,同比增长17.8%(经济普查调减基数16.4亿元)。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3.8%,全县亿元企业38个,完成总产值238.2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销售收入217亿元,其中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有7个。全县规模工业产值超过了湖南省怀化、邵阳、永州、娄底、益阳、张家界和湘西等七个地州市(2004年超过6个),是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30%。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加工精制茶1.43万吨,增长22.4%;生产水泥145.5万吨,增长14%;生产汽车5.66万辆,增长32.5%;生产集成电路9.06万块,增长55.9%。 规模以上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为99.3%,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 全县机械、汽车、电子信息和新型材料、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四大优势产业完成产值175.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0.5 %。其中,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有7家,共计产值达到166亿元;产值过20亿元的企业4家,共计产值120.6亿元。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9.44%,比上年下降5.6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0694元/人,比上年增加13413元/人。 “十五”期末,全县工业总产值比2000年净增216.3亿元,年均增长21.5%,比“九五”时期提高4.9个百分点。 建筑业:建筑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0.7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建筑业总产值达到87.49亿元,增长22.3%;房屋施工面积892万平方米,增长30.2%;竣工面积511万平方米,增长65.2%。建筑企业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实现工程结算收入81.9亿元,增长26.4%;实现工程结算利润4.3亿元,增长63.3%。按施工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11.33万元/人,增长1.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95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增幅下降5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8.4亿元,增长31.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增长26.7%。城镇工业投资27.81亿元,比上年增长64.7%,工业投资中的更新改造投资25.3亿元,增长48.6%;房地产开发投资15.76亿元,增长54.6%。投资拉动经济增长7.1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长沙县投资运行呈稳中有增、增长有度、增速继续回落的运行特征。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安排重点工程和视同重点工程项目68个,完成政府性投资18.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2.9%。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9.3%,增幅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54.6%;商品房施工面积235万平方米,增长45.6%;竣工面积88万平方米,增长32.2%。 商品房市场需求活跃。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71万平方米,增长30.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59.6万平方米,增长27%;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2.08亿元,增长2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7.7亿元,增长45.2%。商品房价格有所上升,全年商品房平均售价为1702元/M2(其中住宅价格达到1294元/M2),比上年提高149元。 从2000年起,长沙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开始实现零的突破,到2005年,入驻全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有30家,目前有房地产开发项目35个。“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亿元,年均增长81.5%。房地产业成为长沙县“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发展的一大新亮点。 五、贸易和经济合作 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全年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7.7亿元(经济普查后,基数调增12.65亿元),增长14.9%,增幅提高2.66个百分点。在零售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餐饮业持续增长,完成零售额4.8亿元,比上年增长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