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营运网络不断完善。2006年,新增公交营运车辆32辆,增加146个班次。已通客运班车的行政村数达102个,占全区行政村的98%,镇街通车率达1O0%。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或航道)比重达100%,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22.7平方米。 市场消费水平得到提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6%;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95.1亿元,比上年增长22.9%。 市场规模效应得到体现,市场消费的热点持续升温。2006年,以红太阳商业大世界等5大亿元市场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达47.2亿元,占全区商品销售总额比重达49.7%,限额以上规模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增幅高于限额以下企业增幅41.3个百分点。 旅游业进一步得到发展。2006年,全区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4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3%,景区旅游接待量达1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25%。 五、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稳步增长。面对2006年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我区积极调整外贸易企业开拓发展思路,对外经济实现了稳步增长。2006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20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近2倍,对外劳务营业额14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4%。 出口创汇不断扩大。2006年,全区进出口总额达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1.79%。其中,进口0.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2.1%。出口2.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43%。 外商投资项目又有了新的发展。2006年,全区共有外商投资企业293家,年内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6家,新增外商投资项目34个, 注册协议外资21531万美元。 六、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体系不断完善。2006年,编制完成了城市中心区近1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开展了高新区、三桥园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了全区路网整合规划论证;开展了汤泉镇总体规划修编。全年共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48份,总体建筑面积353万平方米,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57个,建筑面积283万平方米,工业及其他项目46个,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工业集中区规划许可证45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发放率达100%。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2006年,全年重点建设工程12项,其中:城市建设重点工程10项,社会事业重点建设工程2项,总投资5.57亿元。其中:投资3200万元的大桥北路沿线综合治理工程、1634万元的浦珠路沿线综合治理及文德路出新改造工程、1050万元的森林大道入口改造及三中路改造工程和求雨山文化园等重点城市建设项目均于年内完工并交付使用。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06年,开展了大桥北路沿线、浦珠路沿线和江浦片区环境综合治理,全年新建城市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复建绿地6万平方米;市政设施大中修达10130平方米,计60余条街巷,总投资200万元;完成了猪市河清淤工程;开工建设了五一河与安业河连接涵工程,年末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率) 达71.3%。 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是市委市政府提出”跨江发展“的第一年,加强环境保护,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南京贝斯特包装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实施了ISO14000认证,永顺泰麦芽公司和金鼎公司等4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计,全区累计通过ISO14000认证的单位个数达到17家。全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质达标率达到95%,规模圈养畜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沼气入户“工程入户达到500户,通过省级验收生态村3个,全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2%,森林覆盖率达到28%。 污染防治能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国独家首创日处理垃圾600吨、制碳200吨的城市垃圾制碳”变废为宝“环保工程项目在我区落户并投产;投资近5亿元日处理垃圾1000吨,年发电量1.26亿度的南京江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工建设;一期工程投资1000万美元、日处理污水4万吨的珠江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生态浦口“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建设项目治理不断强化。2006年,全年共审批新建、改建、扩建投资项目203个;”三同时“验收36家;实施排污申报率和环境评价执行率均达到100%;全年共否决6项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的投资项目;对18家单位进行限期治理和污染设施完善工作;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与去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3%和4.07%;江浦水厂、浦口水厂和三岔水厂3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一般集中式饮用水质达标率在95%以上;饮用水源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增幅保持上升态势。2006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8.11亿元,比上年增长8.1%,地方财政收入30.91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18亿元,比上年增长30.0%;财政总支出32.58亿元,比上年增长32.1%。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6.21亿元,同比增加1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企业存款71.37亿元,比上年增加2.58亿元,增长3.8%;储蓄存款84.03亿元,比上年增加14.01亿元,增长20.0%。各项贷款余额107.69亿元,比上年增加17.16亿元,增长19.0%;其中短期贷款45.91亿元,比上年减少1.32亿元,下降2.96%;中长期贷款56.61亿元,比上年增加17.32亿元,增长44.1%。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77.57亿元,累计现金支出181.85亿元,轧差累计现金净投放4.28亿元。 八、教育、科技 普通教育稳步发展。全区普通中学23所,在校学生数26763人,专任教师2004人;中职成人学校5所,在校学生数5658人,专任教师338人;小学42所,在校学生数28676人,专任教师1986人;幼儿园36所,在园幼儿数7094人,专任教师38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69人,专任教师16人。2006年,小学入学率达到100%,毕业率达到100%,升学率达到102.69%;初中入学率达到99.87%,毕业率达到98.68%,升学率达到94.22%;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5.6%,升学率达到82.1%,其中:新江中本科上线率达到52.9%,按绩效评估名列全市第二。 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2006年,全区专任教师4727人,从学历构成看:研究生9人,本科1600人,专科2110人,高中阶段994人。从职称构成看:高级职称354人,中级职称2302人,初级职称1640人。在2006年评选中:优秀教育工作者204人,优秀班主任94人,教育科研带头人56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40人。全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幼儿园99.22%、小学99.6%、初中96.14%、职高77.51%、普高94.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