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4 南京市江宁区统计局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88亿元,实现建筑业利税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33%;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05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40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1%和27%。2008年全区共有5个建筑业企业晋升二级资质、2个建筑业企业晋升一级资质。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增幅有所回落。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了420.4亿元,比上年净增50亿元,同比增长13.5%,增幅回落近10个百分点。其中,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3.5亿元,同比增长17.6%,回落7.9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61.3亿元,同比增长10.5%,回落28.9个百分点;农村非农户投资105.6亿元,同比增长6.2%。

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8亿元,比上年增长70%;第二产业投资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第三产业投资133.8亿元,比上年增长5.4%。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0.6:65.1:34.3调整为0.9:67.3:31.8。全区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127.8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0.4%。

全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有新的完善。一是进一步完善全区交通路网建设。2008年完成续建开发区--滨江道路连接线一级公路标准工程,共投资4.6亿元。积极协调服务宁杭高速、地铁一号线南延线、京沪高铁、绕越高速公路和省道243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区内路网建设。完成续建东麒一级公路工程和道路绿化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宁溧路双龙街至天元路快速化改造道路,总投资4.62亿元;开工建设宁杭高速上坊互通进出口连接线工程,总投资2亿元;进一步实施农村公路“水泥化”改造600公里。继续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新增公交车辆130辆投入了运营,新增和调整公交线路11条,对城区客运站台全部实施亮华工程,对218个城区公交站台设置了公益宣传广告。二是进一步完善城区基础设施配套的投资。2008年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了城区土山路人行道和大市口路口改造、秋月路和鼓山路人行道更新铺装等10多条街巷维修整治,达到了路面硬化平整、排水通畅、照明达标、附属设施齐全;全面完成了金箔路集道路交通、雨污分流、管线改建、城市防洪、环境治理、城市景观美化亮化为一体的综合性道路改建工程;新建新亭西路、小龙湾路和竹新路道路建设;为增强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启动了对二号、三号泵站改造工程建设;运用了世界首创巨型玻璃夹金刻字、太阳能发电和充分利用地下水循环调温等现代科技和节能手段的天印公园建设全面竣工。

五、旅游业

旅游业蓬勃发展。2008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2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8亿元。2008年又新创建了2家国家AA级旅游景区,它们具体是牛首山唐明文化区、鑫农庄。初步形成了以温泉度假、农业观光和运动休闲为主题的一批旅游产品,开通了谷里—横溪精品生态旅游线路。截止2008年底,全区共有国家级景区13处,占全市的30%。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进一步趋旺。2008年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2.4亿元,同比增长26.4%,创历史新高。在各行业中,全区批发业实现零售额6.2亿元,同比增长6.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9.3亿元,同比增长26.5%;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89亿元,同比增长15.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9亿元,同比增长37.6%。全区规模企业贡献大,对零售总额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全年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40.5亿元,增长30.2%;限额以下企业消费品零售额18.2亿元,增长11.0%;个体户消费品零售额73.6亿元,增长29.0%。

外向型经济克难求进。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区外向型经济克难求进,保持稳定发展态势。2008年新批三资企业65家,注册合同外资11.9亿美元,同比增长9.3%;实际使用外资6.1亿美元,同比增长9.9%;地方外贸出口28亿美元,同比增长2.9%。“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2008年全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4.5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完成境外劳务输出268人,同比增长11.7%。全区已有南京寒锐钴业、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南京鸿业、南瑞继保分别在刚果、尼日利亚设立了项目,完成境外投资3050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又上新台阶。2008年,全区财政收入又上新台阶。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30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95.5亿元,同比增长26.5%;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22.0%。全区财政支出达到79.3亿元,同比增长3.5%,财政收支继续保持平衡。

金融形势总体平稳。2008年底,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94.1亿元,比年初增加123.54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增数增加近40亿元,主要是储蓄存款增加所致。其中居民储蓄余额200.1亿元,比年初增加55.3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增数增加38.1亿元;企业存款212.9亿元,比年初增加40.6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增数减少18亿元。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21.8亿元,比年初增加53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增数减少11.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31.0亿元,比年初增加25.7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增数增加9.2亿元;中长期贷款188.0亿元,比年初增加31.7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增数减少23.8亿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继续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全区科技事业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推进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形成,大力推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步伐,促进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2008年共组织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66项,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级计划项目8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1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4项。2008年以培育高新企业为重点,发展了电子信息、电力设备、新能源、软件研发、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现代物流、航空等优势主导产业。按照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全年共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5家,通过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9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35个。2008年全力推动软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新增软件企业20家(其中双软企业3家),软件产品57个,涉软企业累计已达160家(其中双软企业54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0家,超千万元企业28家。同时,也加快研发机构建设。2008年新增开发区管委会、中圣高科、苏源环保等3家博士后工作站,新增一夫新材料建立的省脱硫石膏资源化、科远自动化建立的热工自动化等省级研发中心3家,新建苏博特实施的稀土发光材料、国电南自实施的电力监控与节能等市级研发中心7家、新增区级研发中心16家。全区经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累计已达5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市级17家、区级34家,建有6家博士后工作站,直接从事产品和项目研发的人员达到1.4万人。知识产权工作以提升专利申请为抓手,上新台阶。2008年全区完成专利申请量1820件,其中发明专利521件,分别比上年增长51.5%、74.8%。授权量49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2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6.1%、1.67倍。科普工作以示范载体为切入点不断深入。2008年进一步推进全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创建工作。禄口街道彭福村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首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新建市级农民科技创业基地1家,新认定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家、科技示范村10家。全区建有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3家,科技示范村2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