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宁海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3 宁波市宁海县统计局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十五”计划的起始之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紧扣发展主题,突出调整主线,提升创新动力,改善发展环境,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稳步提高,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开了个好局。

综合

国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保持稳定增长。据初步测算,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6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38.90亿元,增长8.9%;在二产增加值中,工业34.09亿元,建筑业4.81亿元,分别增长7.9%和17.2%;第三产业增加值17.30亿元,增长16.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672元,比上年增加708元,增长6.5%。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7.10亿元,增长47.9%,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3.17亿元,增长21.5%,地方财政收入3.93亿元,增长79.4%。财政支出5.13亿元,增长29.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尚不稳固,经济总量偏小,农村“双增”任务艰巨,工业总体实力不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城市功能不够完善,资金、科技、人才等资源要素趋紧,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农业

农业生产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农业产值4.61亿元,增长18.4%;林业产值0.72亿元,下降18.8%;牧业产值2.71亿元,增长21.9%;渔业产值8.89亿元,增长9.9%。

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41万亩,比上年调减5.91万亩,蔬菜瓜果播种面积13.59万亩,其中地膜覆盖等保护地设施栽培面积约6.4万亩,大棚等反季节栽培面积4600亩,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蔬菜基地48个,面积1.5万亩。

海水养殖优势明显。年末,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25.2万亩,比上年增加1.6万亩,仍居全省海水养殖面积第一大县,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03万吨,比上年增长14.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9.75万吨,增长14.7%,淡水产品产量0.28万吨,增长8.7%。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年生猪饲养量17.14万头,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出栏9.74万头,年末存栏7.40万头。家禽存栏252.21万只,出栏302.47万只,其中宁海土鸡存栏50万只,出栏160万只。全年禽蛋产量2.12万吨,比上年增长25.9%,肉类总产量1.25万吨,比上年增长17.0%。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通过退耕还林、迹地更新等途径发展经济林2.5万亩,以望海茶为主的名优茶产量达到360吨,产值2849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和13.5%。

农产品品牌战略深入实施,今年新注册农产品商标12个,望海茶、望府银毫被评为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振宁”牌土鸡、长街蛏子被评为宁波市农业名牌产品。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提高。今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0亿元,完成土石方563万立方米,维护加固堤防131公里,新标准海塘建设全面完成。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7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4.09亿元,比上年增长7.9%。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工业增加值18.94亿元,增长13.5%;产品销售收入70.32亿元,增长13.3%;利税总额8.33亿元,增长18.8%,其中利润5.20亿元,增长31.6%。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考核综合得分183.1分,比上年提高11.7分,其中产品产销率95.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8.0%,提高1.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7次/年,提高0.1次/年;资产负债率58.7%,比上年下降2.3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42052元/人,增加2001元/人,亏损率2.1%,下降0.8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6.58%,上升9.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3.4%,比上年下降0.1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2.9%,比上年下降1.87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技术改造取得新进展。今年技改项目档次不断提高,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47个,国家专项2个,市百家重点技改项目8个,引进国外先进设备15项。全县主要工业产品生产保持增长的有27种,所占比例为77.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全县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7.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完成新产品产值6.43亿元,增长81.2%,新产品产值率8.2%,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规模实力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支撑地位明显,全县120家实力工程企业完成产值54.6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7.27亿元,利润4.27亿元,税金2.3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70.0%、67.3%、82.7%和74.2%。

建筑业生产平稳。全年建筑企业共完成施工产值9.46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完成工程结算利润5988万元,增长53.7%。单位工程施工个数357个,竣工250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0.5万平方米,下降12.1%。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76294元/人,增长3.3%。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国有经济等单位完成投资9.56亿元,增长12.2%;城镇和农村集体投资8.47亿元,增长32.1%;城镇和农村私人投资1.12亿元,下降10.1%。在城镇集体以上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完成9.01亿元,增长13.1%;更新改造完成0.13亿元,下降48.0%,其他投资0.42亿元,增长38.4%。

房地产投资持续升温,今年房地产完成开发投资2.08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商品住宅施工面积37.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8.0%,竣工面积25.13万平方米,增长170%,商品住宅完成销售额4.18亿元,销售面积23.44万平方米。

重点、实事工程建设力度加大。白溪水库工程如期完成,同三线高速公路宁海段竣工通车,沿海南线宁海段续建工程、梅温公路改建一期工程完成年度工程量,兴宁北路扩建工程完成拆迁任务,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

科技和教育

今年,我县紧紧围绕科教兴县战略,以技术创新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切实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科技合作,积极推进农业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和示范基地建设。到年底,我县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全县涉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企业达60多家。全年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24项,市级高新技术新产品4项,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农业科技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33项。引进推广农、林、牧、渔新品种100余个,海水工厂化养殖,内循环生态型海水养殖技术已初获成功,双盘涂养殖基地建立的内循环封闭式养殖场,平均亩产对虾700多公斤,比普通池塘高出10多倍,引起全省瞩目。科技横向协作力度加大,举办了“宁海??著名院校科技合作洽谈会”,170余名来自全国著名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携带2400余项成果项目来到我县与企业面对面洽谈。今年专利授权数185项;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共登记各类技术合同50份,技术交易额达1444.6万元,比上年增长8.0%。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1289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