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3 宁波市鄞州区统计局

搭建人才工作平台,积极推进区域人才高地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年引进各类人才6680名,其中高级人才388名(博士26名,硕士141名,副高以上职称315名),中级职称588名。引进5位外国专家到5家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和项目洽谈。2006年底,全区共拥有人才总量72606名,其中高级2719名,中级14076名。举行了“百名教授博士进鄞州”活动,邀请了清华大学等20所全国知名院校的百名教授、博士走进38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精心实施“星光工程”,村落文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区267个行政村(社区)达到星级创建标准,达标率65.3%,其中达三星级的147个,达二星级的101个,达一星级的19个。艺术创作硕果累累。全年共有25件作品在市级以上发表和获奖,其中国家级获奖6件,入选1件;省级获奖8件,入选4件;市级获奖5件。音画越剧《藜斋残梦》获2006中国越剧艺术节剧目银奖。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绩。阿育王寺、天童寺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得成功,我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4处。沙氏故居和童第周故居被授予“宁波市十大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称号。广播电视入村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5.4%,较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鄞州人民医院东迁工程全面完成,鄞州区第二医院、明州医院相继开诊运行,全区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691个,其中综合性医院2家,专科医院4家,公共卫生服务机构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家,镇乡卫生分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10家,覆盖城乡、直达村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构建完成,“十五分钟医疗圈”基本建立。全区累计有各级各类卫技人员3709名,其中医生1527名、护士963名。农村住院医疗保险村级覆盖率已达100%,户参保率达96%,人员参保率为96%。截止2006年底,鄞州区共有57.44万人参加农村医疗住院保险,医疗费报销达到2.71万人次。

体育赛事精彩纷呈。成功承办了2005-2006中国女子篮球甲级联赛、“LG甬兴杯”2006年中国(宁波)国际木球公开赛和“甬港”杯2006年中国宁波鄞州国际城市围棋赛等三大体育赛事。竞技体育成绩喜人,在第十三届省运会上,获金牌24.23枚,银牌15.5枚、铜牌20枚,总分647分,金牌数、总分名列全省89个县(市)区第10位和第12位,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精心组织了鄞州区首届男子篮球俱乐部联赛。新建健身路径145条,农村健身路径总数达469条,覆盖面达80%,同时兴建了70多个篮球场、地掷球、门球场,群众体育基础条件更趋完善。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就业

2006年末全区总户数313656户,户籍总人口783689人,其中非农人口233793人,农业人口549896人。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口密度为557人/平方公里。按性别分为男性386741人,女性396948人,人口性别比为97.43(以女性为100)。2006年,鄞州区出生5721人,人口出生率为7.33‰;死亡4379人,人口死亡率为5.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2‰。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上升,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全社会职工平均工资收入达到1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26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分别为5.0%和8.7%。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054元,比上年增长9.3%,人均用于食品支出3497元,人均文教娱乐支出772元,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670元。

农村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持续增加。年末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175台、家用电脑24台、空调机62台、热水器57台、摩托车27辆、电话机90部、移动电话133部、电冰箱95台、洗衣机69台、照相机13台。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居住条件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改善。2006年全区共拆迁1320户村民、近10万平方米旧房,新建拆迁安置房6.2万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为42.2平方米。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日臻完善,全区有9013家单位的22.1万名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职工26479名,基金收缴率平均保持在99%以上,基金积累总额13.2亿元。共有8354家单位的7.7万名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发放失业保险金及各种补助金计7840人次,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有15.5万名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116万人次享受门诊和住院医疗保险待遇,参保者就医都实现了磁卡实时结算。2006年末,我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已达到8.5万人,已有4.96万人在按月领取养老保障金,被征地人员重点参保对象参保率达到82%。生育保险大大提高了女职工的生育保障待遇,2006年5月在全区所有企业中进行扩面,目前参保人数达到6.2万人。大力推行工伤保险制度,特别在农民工中实施工伤保险,全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3.2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区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2个,床位2623张,收养1619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规范中进一步巩固。积极贯彻落实《鄞州区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城镇低保标准调整为每月300元,农村为每月210元,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动态管理,把好低保“入口关”和“出口关”。全区有城乡低保对象4552户7813人,其中城镇676户1165人,农村3876户6648人。医疗救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实施重新修订的《鄞州区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全年共救助困难群众1580人次,发放救助金807万元。

完善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全年培训失业职工和被征地人员的分别为2842名和13956名,失业职工和被征地人员的再就业率分别为85%和8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8%,较好完成了区政府提出的3.5%的目标。

十二、资源、环境

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初见成效,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62吨标煤,比上年下降4.3%。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行业的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0.0%,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成效明显。精心组织,鄞州区的创模复查工作已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积极实施生态区创建“细胞”工程,至2006年底,已建成2个省级生态镇、2个市级生态镇、19个市级生态村,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单位38家,省级绿色单位13家。结合“811”环境综合整治,鼓励和引导重点企业从污染物的末端治理转变到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减污增效”的目的。在继续强化对污染源日常监管的同时,今年,先后开展了保护饮用水源专项检查,化工石化企业专项检查,奉化江流域排污企业专项检查铸造、电镀、印染、造纸等行业专项检查,危险行业、重点区域环境安全专项检查,工业园区建设项目专项检查等不同类型的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不法排污行为。大气环境保持良好水平。经过多年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鄞州区大气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二级标准,2006年,新城区大气环境优良天数为303天,占全年总监测天数的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