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3 宁波市鄞州区统计局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紧紧围绕“创建现代化强区、建生态型鄞州”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鄞州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实力鄞州、生态鄞州、文化鄞州、富裕鄞州、平安鄞州”建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增长方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实力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统计,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21.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62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6.90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5.84亿元,增长19.6%,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达到54011元(6917美元),比上年增长14.7%。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在2005年全国百强县测评中居第11位。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比例结构不断优化。全区生产总值构成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0∶63.0∶32.0调整为4.4∶63.4∶32.2。第一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居主导地位,对GDP贡献率高达58.7%,第三产业比重有所提升、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房地产业、批零贸易业、金融保险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凸现。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继续落实粮食扶持政策,积极引进推广科学技术,大力发展高效、绿色的生态休闲农业,全力推进品牌建设,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实现了“品种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5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种植业18.17亿元、林业0.84亿元、牧业5.31亿元、渔业3.68亿元和农林牧渔服务业0.59亿元。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生产平稳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0.4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产量达到18.06万吨,增长1.5%。其中,稻谷播种面积为37.14万亩,总产量16.7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2%和2.0%。以大棚葡萄、大棚草莓、大棚茭白等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有了新发展,全区大棚设施栽培面积达到6万亩,比上年增加5000亩,增9.0%。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围绕绿色鄞州的建设要求,扎实推进生态绿化和科技兴林工作。积极推广容器苗造林,全年共调运各类苗木550多万株,累计完成造林6539亩。其中林相改造1900亩,迹地更新1774亩,退耕还林654亩。

全面实施畜牧业生产环境整治,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全区共关闭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334家,治理非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241家,全区生猪、牛和家禽存栏数均较上年明显减少,分别减12.4%、39.1%和28.1%。肉类总产量为3.7万吨,比上年增长3.8%,禽蛋产量1.71万吨,比上年减少7.3%。

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渔业生产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渔业总产量24270吨,比上年增长13.0%:其中海洋捕捞6659吨,同比增长34.9%;海水养殖6723吨,淡水养殖10888吨,同比分别增长16.9%和0.9%。

农产品品牌建设再上新台阶。新增“中国名牌”1个,“省级名牌产品”2个,“市级名牌产品”5个,全区累计已获得省、市级名牌36只,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14只。绿色、无公害认证继续推进。全区年内新增无公害产地21个,无公害农产品18个,有机认证和绿色认证各2个,通过各类认证总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新增标准农田43281亩,其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6500亩;完成第一期池塘标准化改造,全区共实施标准化池塘改造1774亩,其中列入市级改造计划652亩。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15.97亿元,增长17.8%。轻、重工业总产值分别为518.60亿元和497.37亿元,同比增长13.3%和23.0%,重工业增幅高出轻工业近10个百分点,重工业比重由上年的46.9%提高到49.0%。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为97.25%。实现工业出****货值348.58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增长态势。2006年,全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为210.61分,其中国家七项经济效益考核得分为147.61分。我区成为省内第二个规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突破百亿元的区(县、市),全年实现利税103.29亿元,其中利润总额75.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7%和20.3%。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以新型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为代表高新技术企业增势强劲。从产业结构层次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比重为22.2%,比重逐年下滑。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122.35亿元、118.3亿元和14.44亿元,分别增长21.5%、19.4%和20.3%,增幅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工业企业做强做大,品牌创建取得新突破。2006年底,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86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202家,10亿元以上企业6家;利润总额超千万元企业168家,亿元以上企业8家;实交税金总额超百万元企业529家,超千万企业47家。至今,全区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2只,占宁波全市44只的27.3%;浙江省名牌产品39只,宁波名牌产品74只,国家免检14只,名牌、免检产品的拥有量居全市第一,全省名列前茅。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省著名商标36件,市知名商标72件,新推荐省著名商标15件。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成为推动工业经济的主要动力,对全区工业增长贡献不断提高,工业总产值增幅分别达到20.7%和19.4%,明显快于其他经济类型,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已达77.0%,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建筑业增长平稳。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各类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0.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329.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建设

投资结构调整明显,三产投资高速增长。2006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5.04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限额以上完成投资220.18亿元,增长26.5%。第三产业成为全区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全年完成投资131.89亿元,同比增长42.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3.8%,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受土地等要素制约,第二产业投资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额112.46亿元,同比减少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