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江阴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市各类学校在校学生210186人,其中小学95345人,普通中学95568人,职业中学8368人,大中专10535人,特殊教育37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9030人。各类学校教职员工13543人,其中专任教师11976人。基础教育扎实开展。高考录取率88.9%,本科录取率52.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教育现代化成绩显著。全市各类学校已达到教育基本现代化标准,新创省示范初中3所、省实验小学3所、省示范实验幼儿园2所,撤并中小学校92所、幼儿园58所,95所学校进入教育城域网。特色学校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90所中小学、幼儿园被命名为江阴特色学校(幼儿园)。社区教育实验深入推进。初步形成社区教育实验区域网络平台。公办教师工资实行市财政统一发放。 文化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红星娱乐城建成投用,要塞司令部旧址修缮竣工,天华文化中心、龙涛国际乡村俱乐部等重点文化项目进展顺利,集镇文化设施总面积超过5.6万平方米,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天华艺校将中国民乐带入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办《拥抱长江》大型文艺演出和“天华杯”全国青年琵琶比赛,隆重推出《让世界了解江阴》电视专题片。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城市文明新亮点。全年共举办广场文艺演出15场、广场电影60场、各类文化展览10个。全市拥有文化馆、文化服务中心19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藏书836万册。广播电视事业取得进展。全市拥有电视发射塔2座,电视发射机4部,电视发射频道4个,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3.3万户,数字电视用户3000户。全年被中央电视台录用新闻41条,被省级电视台录用新闻415条。建成全市广播电视网络主干线第二路由,通过全省首批电视示范县(市)验收。 卫生 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所,开放床位3547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4192人,其中医生2202人。卫生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市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三期工程进入装饰阶段,市中医院17层病房大楼基本完工。全市建立了66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9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了2个国家卫生镇、12个省卫生镇和132个省级卫生村。全市动员,全民防疫,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 体育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成功举办第24届男子世界杯乒乓球比赛、全国青年女篮联赛、男篮四强邀请赛和全国蹦床锦标赛。在各项重大比赛中获省以上金牌13枚。市体育馆全面竣工投用,新建省级全民健身工程1个、全民健身点24个,年末共拥有4个省级全民健身工程和46个全民健身点。全年发行体育彩票4295万元。 四、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16.70万人,比上年增长0.79%。全市人口出生率6.88‰,比上年下降1.67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99‰,比上年上升0.1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11‰。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斐然。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9.68%,节育措施落实率达99.89%。 就业 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66.00万人,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10.06万人,比上年减少20.03%;第二产业37.70万人,比上年增长10.33%;第三产业18.24万人,比上年减少1.41%。全市年末城镇职工9.04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4.75万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0.68万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3.61万人。年末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4.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失业保险覆盖率99.2%。再就业工作深入推进。实施“4050”再就业援助和“121”阳光扶助工程,帮助1304名大龄特困失业人员再就业。举办城镇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班48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152人。建立了19个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8个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培训农村劳动力1.06万人。年内全市各类就业培训、技能培训等共培训2.13万人次。 城乡居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17707元,比上年增长18.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2元,增长19.41%;农民人均纯收入6823元,增长8.89%;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18526元,增长26.1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5%。[注⑧]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9.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7.3平方米。 五、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框架基本拉开。城市规划面积19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8.6平方公里。完成了江阴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修编,编制了城市西组团、江阴外滩和南门地区的控制性详规。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人民东路、环城东路、澄江路、中山路道路建设和沿街立面改造、杆线入地全面完成,澄南大道、梅园路、文富路和五星桥等路桥建设按计划实施,沿江高速公路江阴段进入路面摊铺阶段。城区完成拆迁面积75万平方米,开发商品房50多万平方米,行政事业中心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西气东输江阴段工程全面竣工,天燃气开始进门入户。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稳步发展。完成夏港电厂、周庄电厂扩建工程,新建投运110千伏变电所4座,扩建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1座。年末主变容量363.33万千伏安,比上年增加61.58万千伏安。全社会用电量77.9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1.11%。自来水日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全年售水量12466万立方米。全年液化气供应量11.29 万吨,其中家庭和生活供气量10.94万吨。城区配备公交车190辆,营运出租车418辆。公交总站建成投运,市内实行一元票价,开通江阴—靖江城际公交线路。 环境保护和治理 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年内扎实推进以改善水环境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清洁家河”5778条。全市用于治理工业污染的直接投资累计达4.4亿元;新建各种治理设施240套,其中新建废水治理设施112套;新建污水处理厂22家,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9.5万吨。关停矿山企业20家、污染严重的工业制造企业6家。全市烟尘控制区面积103平方公里,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5.6分贝和67.8分贝,基本达到标准。年内全面开展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 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建设加快。“绿色江阴”工程全面启动,全市年内新增绿地468.11公顷,其中公共绿地97.31公顷;年末城区绿化覆盖面积1280公顷,绿地面积1183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77公顷。修建、扩建了一批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小区绿地和城市出入口绿地,完成了滨江路绿化等多个道路生态景观带建设。启动绿色通道建设,实施“绿色八路”工程,绿化面积1110公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