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乌当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量4.52万册,文化站13个,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35000户,比上年增加20942户。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全年举办全区群众文化大型活动25次,消夏纳凉文艺晚会4期,送文艺下乡13次,成功地组织了元宵民族民间文艺游演、“多彩贵州”乌当分赛区的决赛及二十二场初赛,精心组织节目参加贵阳市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广场文艺演出,参加贵阳市“四月八”系列活动暨贵阳市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参加全市原生态民歌大赛,我区获得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 全区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1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632张。卫生技术人员861人,其中,中医师32人,西医师651人,村级卫生室155个,村级卫生员159人,农村接生员16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病床3人和2.2张。 十、资源与环境保护 2005年,全区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大,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全年水土流失面积32930公顷,治理面积1500公顷;易涝耕地面积440.67公顷,除涝面积80公顷。全年因洪涝和风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901.39万元,受灾人口7707人,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846.5公顷,成灾面积791.8公顷。 进一步加强对工业污染的控制。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54.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0.77%。二氧化硫去除量808.8吨,烟尘去除量3013吨,工业粉尘去除量3863.4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8.94%。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年报统计,年末全区总户数88497户,总人口291586人,比上年减少385人。其中,男性人口147613人,减少135人,女性人口143973人,增加520人;农业人口200530人,增加277人,非农业人口91056人,增加108人。人口出生率为11.24‰;死亡率为5.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7‰, 比上年上升0.64个千分点。 全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53元,比上年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84.85元,比上年增长12.8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6.9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农民人均住房面积47.58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0.25平方米,分别比上年扩大0.86和0.89个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5470人,比上年增加878人,增长19.1%。其中企业单位参保人员3141人,事业单位参保人员1093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5957人,比上年增加1056人,增长21.5%。 年末全区单位在岗职工19235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999元,比上年增长12.35%。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178人,比上年减少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5%,比上年下降0.25个百分点。2005年我区城镇低保社会发放率95%,累计保障人数53158人,发放保障金455.3万元,享受分类救助累计人数22728人;农村低保累计保障人数21700人,发放保障金216.6万元;农村定期救助58人,发放定期救助金3.7万元。2005年度春荒、冬令款共下拔34万元;解决贫困户建房71户,落实建房资金28.6万元;全年共接收捐赠11万元,发放优抚款127.7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均生产总值使用1%人口抽样调查常住人口数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