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桃江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4 益阳市桃江县统计局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家,比上年增1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社会产值的比重为32.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规模企业中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有19家,最高的新兴管件有限公司现价产值达5022万元,其中产值1000-2000万元的有7家,产值2000-3000万元的有6家,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有6家。

规模以上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整体实现扭亏增盈。全县62家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中,盈利企业19家,亏损17家,盈亏相抵,实现利润199万元,扭转了多年来整体亏损局面,首次实现扭亏增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8.1%,比上年提高23.2个百分点。其中县属规模工业效益更加突出,县属55家规模工业中,盈利16家,盈利额1348万元,比上年增盈812万元,增长151.7%,亏损14家,亏损额492万元,比上年减亏402万元,下降45%,实现利税4017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5.04%,高出全部规模工业16.9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1.83个百分点。特别是县板溪锑矿,由于锑品价格回升,全年实现利税1096万元,比上年净增906万元。

规模以下工业健康发展。由于近几年我县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利用手中的资金办企业,农民投资办厂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形成了竹木加工、建材、矿冶、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为全县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2年,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14.5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7.5%,比上年增长13.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县四大交通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怀桃公路已完成征地拆迁、桥涵工程和路基工程,共完成投资6300万元;洛湛铁路已完成投资1.8亿元;资江大桥、桃花江汽车站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全县共完成11公里县、乡道砂改砼,投资301万元,完成县、乡道大中修工程53公里,投资58万元。年末拥有机动车17834辆,其中民用汽车3884辆。全县共有客运班线109条,其中跨省班级19条,跨区班线26条,跨县班线26条,县内班线32条,专线6条,投入营运车辆432台。

邮电、通讯业不断发展。全县邮政、电信、移动业务收入8835万元,比上年增18.7%。年末拥有邮电局所12个,24个乡镇773个村全部通邮通话。全年报纸累计发行490万份,杂志累计发行7万份。市话年末总户数19101户,农话年末总户数69625户,移动电话户4万余户。

三、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和环保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民间投资快于国有投资。2002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9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国有及重点项目投资2.85亿元,增长1.4%,民间投资3.74亿元,增长14.9%,增速快于国有投资13.5个百分点。在国有投资中,基建投资1.83亿元,下降3.7%,更新改造投资0.81亿元,增长10.5%,房地产投资0.21亿元,增长17%。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8700万元的益阳市东方水泥有限公司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总投资8000万元的怀桃公路完成投资6300万元;总投资5330万元的农网改造工程已完成投资5300万元;总投资1200万元的金沙洲轧钢厂的电弧炉生产线完成投资800万元;金盆路、迎宾路、桃花江大道、外资园、党政大楼工程已得到启动。投资效益显现,去年竣工投产的益阳市万鑫水泥有限公司今年产水泥23.65万吨,创产值4245万元,创利税353万元;桃江新兴管件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后,年产管件8960吨,产量增长105.3%,创产值5022万元,实现利税402万元;桃花江竹海大酒店投入营业后生意红火,已成为省内外高档会务休闲中心;桃花江广场、体育馆提高了我县城市品位,是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体育馆还成功地承办了省九运会的举重、篮球比赛。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8亿元,比上年增15.9%。12家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3亿元,实现利润0.13亿元,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3.2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5.17万平方米,工程合格率达100%。

城镇建设进一步推进,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为加速我县城镇化进程,壮大县域经济,县城实行“西改东建”战略,对11个建制镇提出了“三个一”的目标管理要求,即“拍卖一次土地,建设一条样板街道,创建一项精品工程”。城市管理力度加大,文明卫生县城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灰山港、马迹塘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灰山港新建了灰山港大市场,小城镇逐步成为了城乡商贸流通和交通枢纽,起到了经济幅射和带动作用。

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0%,城镇烟控区覆盖率为100%,噪音控制区覆盖率为70%,资江干流桃江段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的达标率为9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率达100%。

四、商业、外经外贸、旅游

物价平稳,市场繁荣。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全年零售物价指数为100%,消费价格指数为99.5%,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2亿元,增长9.2%,其中县城6.13亿元,增长10.3%,农村5.09亿元,增长7.9%。

招商引资工作成绩喜人。全年签订外商投资合同6个,实际到位外资8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签订内联项目合同8个,实际到位内资8830万元,比上年增长30.8%,全年进出口总额5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1%,有5个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

旅游业为我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我县以发展休闲度假、绿色生态环保旅游和竹乡民俗风情旅游为特色,积极打造“桃花江”旅游品牌,旅游业成为了我县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2年,共接待游客26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480万元,桃花江竹海风景区被评为省级2A景区,浮邱山森林公园、桃花江森林公园已通过市级立项,正在争取省级立项,“竹乡农家”开辟了我县乡村特色旅游的新路子。

五、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均衡入库,收入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2186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57万元,增长1.4%,上划增值税2880万元,增长1.1%,上划所得税949万元。在财政总收入中,经常性收入10232万元,增长3.1%,其中:税收收入8090万元,占经常性收入的79.1%,税收收入比重高于上年5.7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明显提高。全县财政支出22483万元,增长40.9%,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县财政努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了工资按时发放、机关正常运转和低保支出,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