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桃江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金融机构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我县金融机构树立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发展观念,积极推动“金融安全区”建设,全力推广农村“信用村(镇)”试点,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至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1.93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9.1亿元,增长20.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95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全年累计投放贷款6.4亿元,主要增加了对技术改造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在信贷营销会上发布的114个项目中,有87个获得了信贷支持,资金到位率达到61.7%。农村信用社全年累放贷款4.76亿元,增长30.33%,共发放农户小额贷款8567万元,支持农户近7万户,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8400万元,支持民营企业145家,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保险业务不断拓展,保险收入提高。全年保险系统保费收入4000万元,比上年增30.2%,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850万元,增14.4%,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150万元,增长35.2%,支付各类赔款802万元,增6.4%,其中财产险赔付538万元,增9.8%,人寿险赔付264万元,增1.5%。 六、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成效显著。全年上报各类科技项目9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4个,市级3个,落实项目2个,其中省级项目1个,市级项目1个。共申报国家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 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2年,全县拥有普通小学280所,在校学生57430人,校舍建筑面积37.96万平方米;普通中学63所,在校学生68669人,校舍建筑面积40.12万平方米;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171人,校舍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114人,校舍面积976平方米。全县有小学专任教师3614名,中学专任教师3695名,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达96.8%,中学专任教师合格率达92%。“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初中辍学率为1.9%,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2%以内,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达100%。高中学校为逐步适应国家“普十二”的工作要求,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县一中被评为省级重点中学。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不断加强,县职业中专的旅游管理专业已定为省重点专业。社会办学进一步发展,经市、县注册的民办学校达14所,在校学生5000余人。2002年,中考录取人数7569人,占参考人数的61.76%,高考录取大专以上新生2079人,占参考人数的66.98%,本科上线总人数居全市第一。招飞工作再创辉煌,向空军输送飞行学员21人,招生办和县一中分别获广空招飞中心和省教育厅授予的特等奖,县四中获一等奖。全县共投入建设资金1692万元,改造危房8407平方米,新建校舍9880平方米。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拥有群众文化馆1个,文化站24个,公共图书馆1个,各类藏书10.54万册,档案馆2个,馆藏案卷4.33万卷,档案室256个,室藏案卷46.85万卷,电影放映单位2个,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乡广播电视站24个,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4%。其中: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3.2%,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4.8%,有线电视入户3万户。全县城乡文化艺术活动精彩纷呈,文化市场得到进一步整治,文化网络进一步健全,灰山港正在申报省级百强文化站,高桥乡试点的村级文化活动室正式启用。广播电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宣传质量,充分发挥“喉舌”与纽带作用,服务经济建设。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疾病防治、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有医疗卫生单位33个,卫生技术人员2801人,病床1343张,全县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4人,每千人拥有病床1.6张。全年接种乙脑疫苗6万人份,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为90%,卡介苗接种率为96.2%,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为96.21%,百白破三联制剂接种率为96.52%,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6.29%。妇幼保健工作加大了对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力度,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1.2%,全县婴儿死亡率控制在7.1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8.76‰,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4.58/10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80.28%,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72.76%,孕妇产前检查率为97.62%,产后访视率为95.43%。 体育工作再创辉煌。2002年,出色地承办了省九运会的举重、篮球比赛,在这次大赛中,我县运动员夺得了10.2枚金牌、8.5枚银牌、2枚铜牌的历史最好成绩;承办了湖南省第三届HNBA男子篮球赛和益阳市2002年职工乒乓球赛。全民健身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还成功举办了全县首届大众运动会。健身活动热闹非凡,有效地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七、人口、劳动就业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2年年末人口81960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9669人,人口出生率为10.1‰,自然增长率为4.3‰,计划生育率为96.9%,多孩控制率为0.35%。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末人数28800人,比上年增长0.4%,在岗职工人均工资8663元,增3.9%。农民人均纯收入2349元,比上年增3.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4元,比上年增4.3%。农民人平生活消费支出2693元,增加293元,增长12.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244元,增长1.7%,恩格尔系数为0.462,比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43.7平方米,比上年增7.1%,居住消费比上年增13.5%,交通费消费增31.2%,文教娱乐消费增29.2%,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穿着讲品牌,饮食讲营养,住房高档化,电脑、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人们在注重物质享受的同时,更注重精神享受,节假日旅游渐成时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劳动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养老保险方面企业社保统筹企业126家,参保在职人员17194人,收缴养老金1882万元,收回清欠118万元,参保离退休人员5102人,发放养老金2860万元,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新增扩面506人,收取养老金20万元。机关事业社保参保单位198家,参保人数15154人,收缴养老金4477万元,管理离退休人员3415人,支付离退休费3716万元。医疗保险收缴基金728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324人,收缴基金225万元。全年享受失业保险救济金175人,发放金额16.3万元。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813人,登记失业率为3.9%。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县城就业安置3819人,间接和直接劳务输出3320人。参加就业培训2275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084人。桃花江镇太平街社区列入全省50个社区就业试点单位,该区已有541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低保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县建立了“低保”对象家庭备案微机管理体系。全县已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9360户,14135人,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291万元,发放率达100%。福利事业日趋完善,全县现有五保老人8857人,由财政供养资金达454万元,拥有福利院20所,在院人数507人,福利院床位765张。今年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全县规模最大的灰山港敬老院。全县有福利企业18家,安置企业职工261人,其中残疾人118人,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