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滕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产销衔接趋好,产销率提高。2003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5%,提高0.44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产销率101.7%,集体企业产销率98.0%,股份制企业产销率96.5%,股份合作制企业产销率97.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96.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97.8%。大中型企业98.1%,轻工业98.1%,重工业97.6%。 主要产品产量增加。原煤产量226.8万吨,增长13.0%;水泥产量488.6万吨,增长52.2%;金属切削机床3866台,增长41.3%;发电量11.90亿千瓦时,增长207.2%;饲料产量增长17.6%,机制纸、新闻纸产量分别增长67.9%和32.5%,白酒产量增长64.1%,纱的产量增长168.9%,布的产量增长25.1%。 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03年,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0.54亿元,增长80.2%;实现利税18.43亿元,增长138.5%;实现利润10.06亿元,增长159.6%。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0.45%,上升70.30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4.12%,与上年持平;全员劳动生产率55550元/人,增长40.96%;总资产贡献率38.87%,上升16.8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5.77次,加快1.69次;成本费用利润率8.51%,上升2.78个百分点。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971万元,下降53.1%。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投资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03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需求,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在2002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又实现了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18亿元,增长65.7%。 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完成13.00亿元,增长11.2%;集体投资完成2.31亿元,增长19.1%;个体投资完成29.6亿元,下降39.2%。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5.1亿元,增长50.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7275万元,增长75.0%,房地产开发投资4.33亿元,增长52.4%。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非公有(民营)投资完成27.66亿元,增长84.1%。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3年,全市在建千万元以上项目达107个,完成投资31.85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35个,完成投资23.95亿元。投资10.2亿元的新源热电一期工程已投产运行;投资1.2亿元的盈泰食品城二期工程竣工投产,投资1.6亿元的三期工程顺利实施;投资8亿元的盛隆机焦一期工程、投资4亿元的金州玻璃、投资3亿元的腾达标件、投资2.4亿元的瑞达焦化、投资2.1亿元的锦丘煤矿、投资2.2亿元的东大煤矿、投资1.8亿元的世纪通泰机焦等一批大项目进展顺利。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市建筑行业市场秩序不断规范,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和强化行业管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为城乡建设尤其是重点工程建设做出了新贡献。据测算,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6亿元,增长15.6%。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77个,完成施工产值25.68亿元,增长14.8%,全员劳动生产率38114元/人,增长2.2%。建筑市场的招标投标工作进一步规范,应招标工程招标投标率达72.5%。省外市场开拓力度继续加大,全市建筑企业在省外施工产值4.3亿元,增长48.3%。 五、运输邮电 2003年,全市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业改革,积极调整运输结构,运输能力稳定增长。邮电通信业公用通信能力逐步提高,邮政新型业务发展迅速,现代通信手段进一步普及。 公路建设步伐加快。2003年,全市大力实施了村村通硬化道路工程,全年开工道路82条413公里,修筑路基398公里,铺筑灰土层360公里,硬化路面306公里,使400多个行政村通了硬化道路,较好地解决了30万群众的出行难题。2003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618公里。全市公路旅客运输量完成1467.9万人,增长14.8%,周转量47688万人公里,增长4.9%。公路货物运输量1413万吨,增长5.3%,周转量104681万吨公里,增长5.8%。 邮电通信业迅猛发展。全年邮政完成业务总量3167万元,增长11.1%,电话用户23.51万户,新增4.5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户数20.8万户,新增4.6万户。 六、国内外贸易 2003年,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5.44亿元,增长13.0%。其中,批零贸易业零售额46.01亿元,增长13.1%;餐饮业零售额6.91亿元,增长14.6%。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零售额6.07亿元,增长12.3%,个体零售额35.24亿元,增长12.4%,私营零售额3.69亿元,增长49.4%。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71亿元。 2003年,进出口大幅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2833万美元,增长46.9%,其中,出口额2652万美元,增长52.8%。 七、科学技术 2003年,全市大力推进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科学研究取得新成果。2003年,全市确立实施科技发展计划98项,其中,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4项,省级科技计划2项,枣庄市级科技计划16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86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5项,枣庄市科技进步奖36项。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2亿元,增长131.1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91%,提高2.01个百分点。防鼠、防蚁、防潮电缆和无溶剂双组份改性(纳米)聚脂防水涂料两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市衡达公司被确认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03年,全市继续实施加快城市化进程战略,进一步加快城市交通、环境及公用设施建设,城市整体形象又有新的改善。 城建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围绕建设花园式、生态型、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积极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城市热网工程和“两河”水体改造工程顺利进行。城市道路、亮化和美化工程取得新的突破。2003年底,城市面积达106.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5.69平方公里。城市道路发展到221公里,绿化覆盖面积953公顷。自来水供水能力16万吨/日,实际供水总量3507万立方米,公共交通运营车辆171辆,煤气供气总量680万立方米,公共绿地166公顷。 环境保护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实施了环境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36家水污染企业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关停了一批生产工艺落后、浪费资源的小土焦等“土小”企业,加大了以水泥粉尘为重点的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九、教育、卫生、文化、广电、体育 2003年,继续推行“普九”工作,医疗防保条件得到改善,文化和体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