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市中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市中区统计局 2007年3月18日 200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扣发展第一要务,求强思进,奋勇争先,全区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城乡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并经市统计局认定,全区生产总值(GDP)完成76.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其中,一产增加值3.9亿元、增长7%,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二产增加值48.18亿元、增长19.7%,拉动经济增长12.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4%;三产增加值24.08亿元、增长16.5%,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6%。三次产业比例为5.1:63.3:31.6。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达到22533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2888美元),比上年增加3281元。 非公有经济(民营)持续快速增长。非公有(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0.38亿元,增长27.8%,占GDP比重为53%,提高1.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户数3.36万户,增长11%;从业人数10.69万人,增长10.8%;注册资金39.22亿元,增长27.8%;全区新发展民营企业507家,个体工商户5052户,总数分别达到2737家和3.08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1.3%;非公有经济纳税额3.92亿元,增长23.5%,占税收总额的59.5%。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加快。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02669万千瓦时,增长8.6%,增幅加快6个百分点。总计中第一产业用电量382万千瓦时,增长18.3%;第二产业用电量172486万千瓦时,增长5.6%,其中工业(含辖区内省、市属企业)用电量169673万千瓦时,增长4.7%;第三产业用电量29801万千瓦时,增长29.4%,其中居民生活用电12326万千瓦时,增长13.5%。 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认真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城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区新增就业再就业920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安置残疾职工162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缺少辐射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经济增长对资源依赖程度较高,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压力大;城市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够高;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等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7.44亿元,增长8.8%,粮经比例为53.8:46.2。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比例为55.6:6:28.3:4.3:5.8。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年末耕地面积10014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22586公顷,增长1.8%。农作物复种指数达到225.5%。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2152公顷,增长3.7%;粮食总产量7.08万吨,增长8.6%。全年新造林992公顷,新建完善农田林网545公顷,新育苗87公顷,年末林木蓄积量22.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1.2%。猪、家禽出栏分别为9.51万头和332.12万只,分别增长32.9%和23.3%。牛、羊出栏分别为0.4万头和3.31万只,分别下降2.8%、36.3%,年末生猪存栏4.65万头,牛存栏0.39万头,羊存栏3.6万只。水产养殖面积527公顷,增长10.9%;水产品产量3850吨,增长1.3%。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投资3100万元,实施小型水库,塘坝除险加固,节水灌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年末扩大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50公顷。农用机械总动力18万千瓦,增长3%。农用汽车504辆,拖拉机4997台。全年农村用电量74005万千瓦时,增长13.9%。化肥使用量(折纯)6495吨,增长1.4%。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指 标单位产量比上年 增长% 粮食万吨7.088.6 油料万吨1.399.2 蔬菜及瓜类万吨21.950.5 水果吨84410.7 生猪出栏万头9.5132.9 家禽出栏万只332.1223.3 肉类万吨1.30 1. 10.1 禽蛋万吨1.331.5 奶类万吨0.961.1 水产品吨3850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25家,比年初净增35家。总资产达到71亿元,增长36%。实现增加值43.9亿元,增长31.7%。其中轻工业18.1亿元,增长28.9%,重工业25.8亿元,增长33.7%。主要行业逐渐壮大,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3.5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8亿元、纺织服装业完成9.4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3.6亿元、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完成1.1亿元,分别增长10.4%、10.8%、28%、7.2%和33.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单位2006年比上年增长(%) 水泥万吨976-3.5 原煤万吨135.9-3.1 焦炭万吨47.530.5 服装万件2849832.3 #针织服装 万件2643528.5 布万米489920.9 化学纤维吨2285-48.1 纱吨15392-22.4 塑料制品吨25452-15.7 铁精矿粉万吨97.491143.5 家具万件27.22148.6 纸箱吨3411540.3 发电量万千瓦时 47335357.2 白酒千升1082537.2 工业经济效益平稳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70.45亿元,增长45%;利税23.27亿元,增长37.8%;利润15.12亿元,增长30.3%。企业亏损面0.43%。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8.94%,同比提高0.92个百分点。 三大支柱产业继续发挥稳定支撑作用。煤炭、水泥、纺织服装三大工业完成增加值19.5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44.5%,占GDP总量的25.6%。煤炭、水泥、纺织服装分别完成增加值3.3、6.8和9.4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5%、15.5%和21.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8、0.78和3.0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9、4.32和17.19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增长。全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6家,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4家,总数达到4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3%,较年初新增3.61个百分点,连续五年保持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5亿元,增长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平稳增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投资向更理性、更协调的方向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79亿元,增长20.6%,增幅回落34.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7.72亿元,增长18.9%,增幅回落35.1个百分点。总计中国有投资6.35亿元,增长35.6%,集体投资4.66亿元,增长9.6%,个体私营投资59.78亿元,增长19.8%;第一产业投资1.44亿元,增长18.7%;第二产业投资55.73亿元,增长23.5%;第三产业投资10.55亿元,增长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