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开化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06 衢州市开化县统计局

2008年,全县外汇存款余额增加、贷款余额大幅度下降。年末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为219万美元,比年初增加50万美元,外汇贷款余额为4万美元,比年初减少196万美元。

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继续保持增长。全县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17.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2%,现金支出117.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收支轧抵净回笼现金151万元,比上年少回笼16776万元,下降99.1%。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年末拥有保险机构11家,全年保费收入13408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财险保费收入4224万元,增长19.4%;寿险保费收入9184万元,增长18.7%;支付各类赔款3867万元,其中财险赔付2696万元,寿险赔付1171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8年,进一步推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积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程度,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818人,其中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2092人。全县有科技活动的16家单位,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67人,拥有科技活动机构20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家。年末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5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2008年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省级科技计划30项,其中新产品开发有10项。2008年全县申请专利77项,其中发明10项。专利授权量62项,其中发明1项。县科技成果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

开化网上技术市场活跃,2008年,网上发布技术难题招标41项,提供研发经费1442万元;正式签约项目17项,合同金额614万元。

2008年,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县科技投入合计5879万元,增长19.3%,科技活动经费支出5389万元,增长20.7%,其中R&D经费1250万元,比上年增长31.6%;全县财政科技事业费支出2976万元,增长40.8%。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到2008年底,全县18个市级教育强乡镇,有17个通过省级教育强乡镇验收。全年被上级各类学校录取的大中专生1541人,其中高校1381人。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3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42所,幼儿园176所。全县普通高中招生1250人,初中招生3736人,小学招生3128人,职业中学招生820人。全县中小学校在校生3.74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816人,初中在校学生12003人,小学在校学生18875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691人。

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小学入学率为100%,毕业率100%,巩固率100%,升学率100%;初中入学率为100%,毕业率100%,巩固率99.92%,升学率94.32%。希望工程、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取得新成绩。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8年,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城乡人民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年末全县共有电影放映单位5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8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3.7万册(件),其中古籍7480册(件)。18个乡镇全部实现调频广播与有线电视共缆传输,有线电视节目28套,共有有线电视用户7.3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89.4%和95.2%。

卫生事业加快改革步伐,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县卫生系统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3个;医院、卫生院29家;拥有医疗床位750张;卫生技术人员976人,其中医生876人。新推广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农民参保人数达27.56万人,参保率为90.2 %。农村卫生状况继续改善,年末拥有乡村医生309人。从实施“驻村医生制”以来,驻村医生为农村居民建立家庭档案29.86万份,全年诊疗53.82万人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8年,我县成功承办全市第六届传统项目运动会和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体育竞技取得较好成绩,我县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比赛获金牌2枚,银牌6枚,铜牌6枚。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稳步推进。等级运动员人数不断增加,新发展二级运动员6人、三级30人、少年级40人。全县拥有比较完整的标准体育场馆3个,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

十一、环境保护

2008年,全县推进实施《开化生态县总体规划》,我县环境保护事业得到加强,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年末全县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6人,环境监察大队1个,环境监察人员6人。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年末共有国家级生态示范乡镇8个, 其中国家级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示范乡镇15个;市级生态村43个,县级生态村226个;省级绿色社区4个,省级绿色企业5家,省级绿色学校10所,规范化饮用水源保护区10个。强化“一控双达标”的长效管理,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果。年末烟尘控制区234.03平方公里,空气中年平均可吸入颗粒物0.05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平均0.028毫克/立方米,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51,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全县三大水系水质达Ⅱ类标准以上,饮用水源合格率为100%,城市交通噪声值68.0分贝,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349876人,比上年增加130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657人,增加664人。全年出生人数3742人,出生率为10.72‰,死亡人数2343人,死亡率6.7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1‰,比上年减少1.18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县职工工资总额6.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22350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城镇以上职工工资总额3.7亿元,职工平均工资32597元,增长10.6%。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15元,增长12.0%,恩格尔系数降到40.6%;每百户农户拥有电话93部,移动电话128部,彩色电视机119台,影碟机32台,空调机10台,计算机6台。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县全年新建住宅98.83万平方米,其中:城乡个人建造住宅53.6万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7.3平方米,比上年提高0.6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城镇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人员15862人,其中在职职工1277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5055人,其中职工17635人;参加失业保险14354人,为831人次失业职工提供了失业救济。全年传统发放困难补助1673人次,参加农村养老保险74490人,离退休人员7660人。

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县共有社会福利院17个,床位2123张。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全县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8755人,其中城镇居民915人。社区服务设施59处,社会救济对象、抚恤和补助优抚对象以及退伍、转业军人的生活、就业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