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宝应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11亿元,比上年增长37.3%。按规模分:规模以上项目投资68.47亿元,同比增长42.0%,其中:城镇项目投资27.85亿元,增长37.1%,农村项目投资28.37亿元,增长51.2%;规模以下项目投资9.64亿元,同比增长11.3%。按产业分:一产投资1.36亿元,增长18.6%;二产投资50.17亿元,增长47.5%,其中:工业投资49.79亿元,增长46.3%;三产投资26.58亿元,增长22.4%。 房地产开发产销旺盛。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25亿元,同比增长34.0%。全县商品房施工面积129.91万平方米,增长37.7%。商品房销售面积62.70万平方米,增长55.5%;商品房销售额(同口径)为13.85亿元,增长61.8%。其中:期房销售面积为47.61万平方米,增长70.0%;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75.9%;期房销售额10.74亿元,增长91.1%,占商品房销售额的83.6%。 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土地复垦等项目投入4455万元;运河整治工程和两网工程投入9805万元;城区环境整治、绿化工程和道路桥梁建设共投入19596万元;镇村道路建设改造等项目投入10647万元;校舍改造等项目投入6187万元;人医病房大楼和医疗设备等投入9150万元;粮食物流中心投入8000万元;宝胜物流中心投入9000万元;220KV变电所等供电项目投入11555万元;开发区园区道路建设等投入9500万元;骏升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遥控器项目投入12000万元;协鑫生物质环保热电有限公司热电项目投入9400万元;掌中发电子有限公司打火机项目投入9400万元;阿斯塔导线有限公司换位导线项目投入8396万元。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增速创近10年来新高。分城乡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29.53亿元,增长26.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6.31亿元,增长4.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8.11亿元,增长14.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66亿元,增长25.1%;其他行业零售额2.06亿元,增长76.6%。汽车拥有量大幅增加,年末民用汽车12246辆,增长56.6%,其中:私人汽车5543辆,增长40.7%。 市场物价出现结构性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8.8%,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9%,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涨1.0%,居住类价格上涨4.3%。在食品中,肉禽及其制品、油脂和蛋类价格上涨幅度较高,分别上涨39.2%、34.6%和24.1%。 六、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全年自营进出口总值2489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出口总值17359万美元,增长33.9%;进口总值7535万美元,增长29.9%。大力开展玻璃水晶、荷藕、输变电三大产业出口基地申报,推进企业开展省市出口名牌创建和海外注册,有3家企业成为全市首批出口名牌,5家企业启动海外注册。 外经合作势头良好。全年承包劳务完成营业额930万美元,增长16.3%。当年新派劳务人数890人,增长3.5%,年末在外人数1510人,增长25.8%。 招商引资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招商引资55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16项,其中亿元项目23项。利用外资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新办外资项目42项,比上年增长13.5%;协议注册外资额169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3.8%;注册外资实际到帐额5503万美元,增长30.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县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15.4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0%,其中:公路2.65亿吨公里,增长4.3%;水运12.82亿吨公里,增长16.1%。全年旅客周转量5.9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8%。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实施通达工程,建成通村公路80公里。加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撤渡建桥力度,改造农村公路危桥22座,撤渡建桥1座。 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全年邮电通信业完成业务收入32506万元,增长14.3%。年末本地住宅电话用户27.66万户,增长37.1%;小灵通用户13.53户,增长78.9%;移动电话在网用户28.06万户,增长66.3%。宽带业务继续快速扩张,年末宽带到达户31855户,比上年净增11809户,增长58.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4.78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33.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24亿元,比上年增长38.0%。从构成看,主要税种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5.7%和54.5%;非税收入增长也较快,全年完成1.62亿元,增长66.9%,。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财政总支出16.93亿元,增长41.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2.62亿元,增长30.3%。全年农林水气象支出14388万元,增长51.2%;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8322万元,增长156.6%;医疗卫生支出4899万元,增长5.0%;教育支出34404万元,增长75.6%;科技支出4253万元,增长43.6%。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各项存款继续稳定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2.78亿元,增长19.9%,活跃程度有所上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54 亿元,增长5.5%,增速有所减缓,部分流向股票、基金和理财市场。各项贷款投放持续走高,结构调整明显。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50.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贷款中,短期贷款36.40亿元,增长12.0%;中长期贷款11.09亿元,增长38.0%。从行业投向上看,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工农业及房地产业,其中:工业贷款余额22.35亿元,比年初增加5.65亿元;房地产开发累计贷款5.16亿元。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1623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367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6256万元。赔款和给付5105万元,增长11.9%,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3747万元,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1358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成果辉煌。全县共组织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212项,同比增长44%。其中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2项、省工业科技攻关项目5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6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2项、省高新技术产品60项、火炬计划17项;省农业高新技术研究1项、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4项、农业攻关招标项目4项、省星火计划19项;组织省社会发展计划项目2项、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项目1项、国家科协海智计划1项;申报省重点实验室1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年末全县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高新技术23家,省级"双密"企业3家,国家重点新产品20多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40多个。全年共获批省级以上各类项目74项。建设省知识产权试点县。全年申请专利572件、其中获得专利授权221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