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宝应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02 扬州市宝应县统计局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共有中小学校108所,其中:小学69所,普通中学35所,在校生10.93万人,毕业生3.08万人,专任教师6662名。新创省三星高中1所,省示范初中2所,省实验小学4所,省优质园3所,国家重点职业高级中学1所,省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1个,省示范专业1个,省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1个。大力加强教育现代化乡镇建设,全县14个镇已有10个创成教育现代化乡镇。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5%,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9.4%。2007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成绩位居全省92个列统县市区第19名,在扬州同类县市区中名列第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电事业欣欣向荣。全年创作小品、歌曲、表演唱等30多部作品,一批新创作品分别在国家、省、市获奖。实施"三送工程",全年下乡放映电影2772场。认真落实省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工程,五个镇文化站扩建改建工程已通过上级验收,全县还建成村文化室120家,建成"农家书屋"82个。编制的《宝应宋墓出土漆器保护方案》获省文物局批准。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序推进。全县12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申报名录。广电事业稳定发展,全县电视覆盖率、广播覆盖率均达到100%。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9599户,入户率达71.8%。

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改善。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0个,其中各类医院17个,卫生院13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60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1516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605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773人,注册护士493人。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61.7万人,参合率95.65%。规划的14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建成符合市级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183个,建成率达92.42%。计划免疫"五苗"覆盖率95.87%,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婴儿死亡率5.42‰。创卫工作成功,宝应县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开发区七里村建成省级卫生村。

体育事业稳定发展。成功举办了县体育节。开展了荷藕节千人健身长跑活动。实小足球队在市年度比赛中获得两个冠军,县男子甲组足球队在省年度比赛中获得第四名,向省女子足球青年队输送了三名优秀运动员。

十一、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日臻完善。经营城市成效明显。通过城建推介会等活动,全年经营城市累计成交额达1.96亿元,为强力推进城市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精心组织重点工程建设,宝射河大桥、白田南路顺利通车;完成了三支渠综合整治工程和花庄公园建设;组织了南城根路改造工程、白田中路慢车道、人行道和下水管网配套工程、苏中南路慢车道、人行道配套工程、白田中路排水管网配套工程、苏中新村排水管网改造等工程。加强镇村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21个村庄建设规划、190个村庄平面布局规划和范水、曹甸2个省级重点中心镇规划。强化村庄环境整治,29个村庄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顺利通过省专家组考核验收。泾河镇曹坝村成功创建省康居示范村。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0.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环境质量总体趋好。全年污染物排放总量COD削减411吨、SO2削减391吨;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3家,完成排污申报企业650家,核发排污许可证650家;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投入80多万元;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镇2 个、省级生态村3个、市级生态村7个、县级生态村25个、省级以上环境友好企业1家,省级绿色社区1家、市级绿色社区2家,省级绿色学校2所、市级绿色学校6所;县域内大运河、宝应湖和主要河流基本符合Ⅲ类标准,城区生活饮用水源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达88%, 区域环境噪声符合各功能区域要求,状况良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在全省县级城评比中名列第一。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略有减少。2007年末,全县户籍人口918645人,比上年减少6769人。其中:非农人口234869人,比上年减少2590人。全年出生人口8083人,出生率为8.77‰;死亡人口12738人,死亡率为13.8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5‰。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根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11元,比上年增长12.0%;人均消费性支出6183元,比上年增长7.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29元,比上年增长12.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52元,增长17.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825元,比上年增长13.7%。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31.5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为39.29平方米。

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年末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8118人,比上年净增7825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保持10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76422人,比上年增加10362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47587人,扩面续保达3000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85000人。在全县范围内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五保供养标准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县纳入城乡低保8185户、15547人,年发保障金1093.1万元。城乡大病救助全面推进,全年政府"兜底"救助362人、零散救助79人,共发放救助金56.5万元;慈善资金集中救助农村148名、城区84名大病对象。全面落实残疾职工优待政策,安置残疾职工就业1525人,新增400多人。

注:①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②公报部分指标值为快报数,最终年报数以《宝应县统计年鉴-2007年》公布数字为准。

③人口数据来源于公安人口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