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南雄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4-07 韶关市南雄市统计局

四、 固定资产投资

我市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以建设粤北门户城市为目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珠三角地区进入华东地区“桥头堡”的区位交通优势逐步显现。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97亿元,同比增长45.5%。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6.28亿元,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46亿元,其他投资完成6.58亿元,房地产投资完成2.86亿元,农村投资完成5.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7%、55.5倍、42.8%、15.1%和19.3%。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19.86亿元,民营经济投资23.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1%和65.0%。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68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3.45亿元,第三产业投资27.8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6.3%、21.4%和56.2%。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自筹资金成为主渠道,达到26.55亿元,比上年增长49.4%;自筹资金占全部到位资金的82.5%,提高2.1个百分点;利用外资1623万元。

重点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全市重点建设项目49个,完成投资20.7亿元。韶赣高速公路南雄段完成投资7.95亿元;韶赣铁路南雄段投资2.07亿元,完成了征地任务,房屋拆迁工作正稳步推进;乐华陶瓷基地已经建成投产。交通、电力、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基本完成投资计划。

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韶赣高速公路南雄段完成投资7.95亿元;韶赣铁路南雄段正式开工建设,已完成征地任务,房屋拆迁工作正稳步推进;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完成项目投资3亿元;投资2400万元完成了乡村公路96公里硬化;投资800万元,建成大中桥梁3座。

城市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2009年全市市政建设投入6300多万元。金叶大道全线贯通,新风路、林荫西路至金竹园市场、雄州大道西繁荣路段的道路铺设全面完成,原国道323线穿城路段改造工程完成路面主体铺设,韶赣高速公路城区出口段完成了路面基础工程。

关系国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市共投入资金1.92亿元,完成了2009年的农网和城市配网工程,新建35千伏水口输变电工程,改造35千伏南雄至江头输变电线路工程,110千伏澜河输变电站和110千伏南雄变电站改造工程进展顺利,220千伏珠玑输变电工程已开工建设。瀑布水库(二期)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1200万元,宝江水库完成投资1400万元,农村饮水工程完成投资2215万元,受益群众4.21万人。80套安置房建设基本完成,40套经济适用房正在建设中。18所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雄州福利中心第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6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5.1%。商品房销售面积2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8%;其中住宅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5%。商品房空置面积1.37万平方米,下降47.5%。商品房销售额4.34亿元,同比增长27.6%。

全年园林绿化面积15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296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3.1%。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3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2.9%。

城乡交通运输方便快捷。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888.61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里程1105.25公里,增长29.1%;全年客运量252万人,增长6.8%;货物周转量完成12296万吨公里,增长6.2%;旅客周转量17358万人公里,增长6.4%。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及购买能力的增强,汽车、摩托车数量均有大幅度提高。全市新增民用汽车1025辆,新增摩托车2718辆,同比分别增长148.1%和25.3%。

电信和邮政业务有序经营。随着各种经济类型的邮电经营蓬勃发展,国有企业的垄断形式被打破,企业竞争更加激烈。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42亿元,增长22.4%,其中电信企业业务总量1.11亿元,增长16.6%。年末全市拥有固定电话交换机总量12.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7.47万户,增长0.5%。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3066万元,增长32%,发送函件38万件,增长23%,订阅和销售各种报纸194万份,增长32%。全市移动通信业务进一步发展,移动电话业务增加,移动通讯质量提高。全年移动电话用户15.29万户,增长37.6%;集群网业务不断拓展。2009年末,全市使用互联网用户达到1.35万户,增长2.3%。小灵通用户达2.73万户,同比增长103%。

全市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政府公众信息网和各类局域网建设不断完善。南雄文联网、南雄旅游网和纪检监察网浏览人数不断增加,南雄连心楼论坛使全市人民能通过快捷的互联网络实现民政互动。电子政务建设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机关效能进一步提高,全年网上办结事项1.01万件,按时办结率100%。

旅游业蓬勃发展。国家实施的多个长假政策,使我市的旅游业发展逐步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我市以打造珠玑巷文化品牌为主线,进一步整合珠玑古巷、梅关古道等景区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开发和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了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积极融入珠三角、赣南、湘南旅游圈。举办了“千年古塔庆典活动”,扩大了南雄旅游品牌影响,促进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全市三星级酒店3家,客房总数达到320间,为我市的旅游和消费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全年接待旅游人数77.5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26.4%;旅游总收入达到3.4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55.1%。

六、贸易和外经

商贸流通繁荣有序。贯彻实施国家“家电下乡”等政策,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商贸流通和城乡市场交易日趋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65亿元,增长19.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95亿元,增长2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7.12亿元,增长20.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48亿元,增长20.4%。

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通过实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活动,拉动近2000万元的消费,居民的电器化程度不断提高。汽车、通讯器材、通信设备等消费热点进一步显现。私人购车、二次购房等已成为广大居民续证券交易外的投资置业首选。

现代流通服务业初现雏形。引导和发展现代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组织2家流通服务企业分别申报2009年省级现代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申报广东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点项目。

我市围绕精细化工、建材陶瓷、浆纸制造、旅游休闲、农土特加工等五大产业,积极探索招商新途径,创新招商方式,完善工作机制,重点整治招商引资环境,拓展招商领域,强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招商活力日益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9年在深圳等地举办了四次规模较大的招商引资推介会,开展了“经贸洽谈暨千年古塔庆典活动”。全年共签约项目60个,合同资金39.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1.3%。精细化工产业园第一期3880亩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广东分行9亿元授信贷款为精细化工基地内的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