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南雄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0-04-07 韶关市南雄市统计局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市拥有体育场12个,250米田径场28个。全市各单位举办各类运动会55次,参加比赛人数达2.74万人。全民健身运动如火如荼。参加地级市以上运动会5次,获得奖牌105块;我市代表团在韶关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获得了团体总分和奖牌总数第三名;3人代表省参加了第十一届全运会,马丽芸摘得第五届东亚运动会女子小轮车精英赛金牌。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开展,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监督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切实加强了“甲流”、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食品药品质量清理整治,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劣食品药品行为。全面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5个,其中医院21间,医院病床位755张,医生、卫生技术人员936人,其中: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医生人数375人、主治医师以上人数144人;医院、卫生院诊疗人数62.32万人次,婴儿死亡率0.02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049%,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到10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户籍人口46.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28万人,占总人口的81.7%;非农人口8.55万人,占总人口的18.3%;年末总户数13.08万户。全市常住人口38.09万人。

2009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单位:万人

指   标 年末数 比重(%)

全市总人口 46.83 100.0

其中:城镇 8.55 18.3

乡村 38.28 81.7

其中:男性 23.87 50.97

女性 22.95 49.03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步。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保持了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开展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综合治理工作,加强了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韶关市下达的人口计划指标。全年出生人口(计生口径)5732人,人口出生率为12.08‰,政策生育率为94.24%,死亡率4.58‰,自然增长率为7.5‰,各项指标达到省“一类”管理县(市、区)标准。实行计划生育手术5545例,现有已婚育龄夫妇落实节育措施8.58万例,节育率为86.28%。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09年,我市认真按照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贯彻落实各项增收的政策和措施,城乡居民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岗职工收入增加。落实机关事业单位生活补贴政策,年内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77万人,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43亿元,同比上年增长7.5%,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5026元,同比上年增长8.9%。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360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4.2%。

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806元,同比上年增长8.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2.1%。

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全年发放种粮补贴2337万元,良种推广补贴789万元,生态林补偿金850万元,用于农业机械推广补贴629万元。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实施城市和农村“清洁工程”,扎实开展了城市“脏、乱、差”的整治工作,市容市貌明显好转;乡村“清洁美”工程有效推进,逐步解决了城乡“脏、乱、差”、生活垃圾收运和集中处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等群众关注的问题。全年竣工房屋面积41.9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45万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5.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6.7平方米。因基础地质复杂影响工期的新城影剧院正在加紧建设。基本完成80套安置房建设。

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制度不断完善。我市在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为核心,由门诊大额医疗补助、大额医疗救助、公务员医疗补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共同构成的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基础上,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逐步扩大,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医疗定点医院、连锁药店基本满足了群众的需要。

2009年,全市新增就业人数4588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65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7万人,征收社会保险费1.01亿元,社保金收缴率达99%,基金运行平衡;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35.7万人,覆盖率达到99.9%,医疗金报销总额4479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加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落实到位,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有所提高。完善城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扶贫开发的“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强力推进,使广大农民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年末全市拥有敬老院18间,供养人数300人;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9个。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655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3627人,农村传统救济人数965人。各种捐款36.6万元。设立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个。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我市继续严格土地管理,加大闲置土地的收回力度,加大水土保持执法监督力度,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2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全年国有土地招拍挂资金达1.1亿元,立案查处违法用地127宗,开发整理土地2.94万亩,新增耕地1.56万亩,完成征地3075亩,用地报批2134亩,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工程项目用地。

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严厉打击了非法开采河沙、稀土矿等行为。进一步完善林政管理体制,整顿林业经营秩序。投入资金985万元,新造林面积3.69万亩。依法查处林业违法案件678宗;建设“万村绿”示范点5个,森林覆盖率达到60.4%。市区的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环境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组织了“6.16南雄市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加强了对省属和韶关市重点能耗企业的监控。投资900万元新建了精细化工基地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和治污减排措施到位,检查排污企业169家次,关闭非法小型造纸厂3家,完成了省、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珠玑纸业顺利通过了韶关市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考核;绿洲公司、金马公司、楚雄水泥厂通过县监管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考核。全年废水排放总量880.5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386.94万吨,生活废水排放总量463.18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87954万标立方米,下降35.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6.06%,提高1.44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76.7%,提高6.5个百分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3151万元,比上年增加893万元。污水处理厂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了环境质量,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4.21%,提高22个百分点,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