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鹿城区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4-02 温州市鹿城区统计局

工业经济综合效益较好,但某单项指标比较落后。1996年十项考核指标中,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分别为34.91%、39859元/人、90.19%,处于全市较好水平,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3.27%,虽比上年提高0.57个百分点,但仍然较为落后,低于考核标准1.73个百分点。

行业结构层次偏低。我区目前的行业结构,仍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为主,如占全区村及村以上22.5%的企业单位为皮鞋、毛皮制造厂家,另占12.58%的金属制品企业,也以生产打火机、金属门窗为主。

建筑业稳步发展。1996年,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建筑施工面积1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7%,竣工面积50.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6%。

三、固定资产投资

1996年,我区基本建设抓重点项目进程,促工业区建设,注重发挥投资效益。全区共安排基建项目416个,比上年减少30个;总建设面积102.84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6.1%;计划投资额7.41亿元,比上年减少21.2%,鹿城工业区二期工程立项17个,建筑面积3.99万平方米,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已竣工项目8个,完成投资额5683万元,沿江工业区竣工项目4个,竣工面积9600平方米,完成投资额588万元;对重点项目,如西片供水系统、公安三所建设、明和集团ARSI工程予以支持,加快工程进度。金温铁路鹿城段路基工程全部完成。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8.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额12474万元,比上年增长136.85%;其他投资完成投资额16818万元,比上年增长110.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30494万元,比上年降低14.8%;农村集体完成投资额16625万元,比上年下降4.3%;农村私人建房完成投资额9220万元,比上年下降23.8%。

四、第三产业与物价

1996年,我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全区村及村以上从事第三产业(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企业2164家,从结构上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1802家,占总数的83.3%;服务业340家,占15.7%;交通运输业22家,仅占总数1%。

1996年,国家宏观调控进一步取得成效,通货膨胀受到抑制,在市场物价涨幅明显回落的情况下,我区市场由“热”趋“稳”,平稳增长。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92.85亿元,比上年增长33.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78亿元,比上年增长35.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2.3%。全区有商品交易市场44个,成交额38.9亿元,增长13.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928万元,比上年增长7.8%;集体经济251845万元,比上年下降6.8%;个体、私营经济565036万元,比上年增长40.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614222万元,比上年增长44.8%;餐饮业69203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他行业零售额134384万元,比上年增长9.6%。

1996年,全区外贸经济快速发展,出口规模扩大,全社会出口供货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出口企业410家,比上年增加40家,其中出口额超500万元的企业95家,比上年增加27家;出口额超1000万元的企业39家,比上年增加17家;超2000万元的企业19家,超3000万元的企业6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2家。主要出口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鞋类出口42252.5万元,比上年增长96.8%;眼镜出口34115.2万元,比上年增长55.6%;机电五金出口33534.1万元,与上年持平;打火机出口22941.1万元,比上年增长4.5%,分别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23.46%、18.95%、18.62%、12.74%。

三资企业出口活跃,据初步统计,三资企业自营出口额1253.7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9%。

吸引外资稳步发展,投资领域拓宽。1996年批准外商投资14家,项目总投资40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7倍,协议利用外资126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9%、70.2%,到目前为止,我区有三资企业164家,项目总投资20139.6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9289.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473.1万美元。除生产性项目外,外商已开始向第三产业投资。已有8家合资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7家合资企业从事宾馆酒店、咨询服务、文化娱乐、摄影等服务行业。

1996年,在全区村及村以上服务行业中,有社会服务业企业223家,完成营业额28828万元,比上年增长50.6%;有个体社会服务业经营户2929户,营业额41112万元,比上年增长47.3%。全年全社会交通运输业总产值5686万元。

1996年,我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从结构上看仍主要以商业、饮食业为主,该行业企业户数占村及村以上第三产业总户数的83.3%;其次为社会服务业,占10.30%,而第三产业中的第二层次,第三层次虽略有发展,但仍显薄弱,也即第三产业内部各层次、各行业发展不平衡。

1996年,以治理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市场物价涨幅持续回落。全年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10.8%,涨幅比上年回落6.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8%,涨幅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

1996年市区各类物价指数: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10.8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108.0

一、食品类

粮食

鲜菜

肉禽及其制品

水产品

蛋类

二、衣着类

三、家庭设备及用品

四、医疗保健

五、交通和通讯工具

六、娱乐体育文化用品

七、居住

八、服务项目

110.9

102.0

101.1

104.4

122.2

122.0

110.1

104.7

116.2

98.1

116.9

112.5

114.5

其中:食品类

饮料、烟酒类

服装、鞋帽类

纺织品类

中西药类

化妆品类

书报、杂志类

文化体育用品类

日用品类

家用电器类

首饰类

燃料类

建筑装璜材料类

机电产品类

110.4

109.0

110.1

105.7

115.0

101.5

151.6

105.4

109.7

100.4

98.4

106.7

106.1

97.8

五、私营和个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