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鹿城区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1996年,我区文化事业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文化事业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积极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和创造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文艺作品,以歌舞等多种形式表现的文艺作品获奖,其中:国家级1项,市级一等奖6项,二、三等奖若干项。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六届“群星奖”舞蹈比赛中,我区编排舞蹈《家乡的月亮》荣获金奖,这也是温州市群众文化艺术有史以来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的政府最高奖。 文化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全区有歌舞厅43家,大中型卡拉OK28家,综合游乐场7所,音乐餐座、茶座48家,电子游戏室180家,台球室90家,书店(摊)168个,录像放映厅160家,像带出租点102个,音带零售店98家,民间业务剧团8支,溜冰场9所。经营项目在质和量方面,都有新的提高和发展。 文化市场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扫黄”、“打非”出动了192次、1717人,对全区文化市场1478户进行检查,查获非版录像带19074盒,影碟588张,唱碟3314张,小影碟1027张,录音带2284盒,非版书刊986册,有效地清除了精神垃圾,净化了文化市场。 1996年,全区医疗卫生单位26家,其中医院4家,卫生防疫保健站(所、中心)4家,卫生院18家。床位522张,人员914人……个体行医320户。卫生防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区0-7岁儿童“四苗”、“单苗”接种率达99%,全区传染总发病率为214.04/十万,比上年上升31.22%。 1996年,全区体育工作认真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提高全区身体素质为工作重点,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成功举办了区级15项群体比赛,组团参加了市第二届老年运动会,并荣获团体总分第一。 坚持业余训练,培养输送体育尖子。为奋战九八年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分别组织了游泳、武术等十一个项目十二支代表队参加省、市两级比赛。取得金牌70枚,银牌61枚,铜版48枚。我区小学生足球队代表温州市参加在杭州举行的中日小学生足球赛,获得亚军。1996年,向省体工队输送5名,向省体校输送9名,向市运动学校输送11名,向市少体校输送46名运动员,为竞技体育培养输送了体育尖子。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1996年底,全区设17个街道(其中一个街道筹建),4个乡,1个镇及江心屿办事处,47个行政村,241个居民委员会,全区总面积88.3平方公里。 年末总人口48916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1754人,占总人口84.2%。人口出生率11.01‰,死亡率4.5‰,自然增长6.5‰。 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施行四项节育手术3562例,累计有59656对一孩父母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计划生育符合率96.42%,一孩率91.18%。 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7378元,比上年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6215元,比上年增长18.92%。 安置就业、稳定就业局势。1996年,各类企事业单位共从社会接收9971名失业人员。 社会福利硬件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至1996年末,全区已建社区服务中心14所,老人公寓、病瘫护理院15所,硬件设施的建成,形成规模效应,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全区已建社区服务网点30764个,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社会服务工作示范城区”。 争创“双佣模范城”活动深入开展。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省双佣模范城”。 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1996年全区死亡1715人,其中火化1428人,火化率达83.2%。 民政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467人。老龄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区20个街道、乡(镇)均建立了老龄委,288个居(村)委会均成立了老人协会,并创办老年人活动室或老人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