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1、金融业。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区内主要商业银行各项存款1117.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33%,其中,企业存款522亿元,比上年增长32.13%;居民储蓄存款565.73亿元,比上年增长22.15%。年末主要商业银行各项贷款493.3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4%,其中,短期资金贷款172.13亿元,比上年增长20.86%;中长期贷款21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9%;个人住房担保贷款10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9.45%。 2、旅游业。区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利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以数字内容为特色的高科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晨路信息科技等一批网络游戏开发、运营企业成长迅速。天地网络数字内容产业基地、M50艺术品创意基地被评为上海市级文化产业园。苏州河文化观光旅游项目取得突破,国庆期间成功组织苏州河游船试运营。全区旅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23284万元,比上年增长15.50%。其中,住宿业43796万元,旅行社53036万元,旅游景点13822万元,旅游接待餐厅12630万元。全区主要住宿、接待型旅游企业103家,其中星级宾馆9家,经济型酒店16家,达标社会旅馆8家,旅行社63家。2009年全区旅游业共接待游客950万人次,其中旅行社全年组团56万人次,接待游客45万人次;住宿业接待住宿94万人次(其中境外14万人次);全区旅游景点4个,共接待旅游人数755万人次。 3、物流业。物流产业能级得到进一步提升。按在地税收口径计算,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8.63亿元,同比增长4.10%。全年物流业完成区级税收1.61亿元,同比增长4.19%。物流产业功能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两大现代服务业功能平台建成并投付使用,对充分发挥西北综合物流园区的功能优势,大力发展高端物流,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保税物流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四部委的验收,10月正式封关运作。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56135网站推广工作进展顺利,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加。现代服务业在两个功能性平台的带动下,农工商物流、丰树物流园等一批优质企业纷纷入驻园区,桃浦地区年内引进物流业项目65个,引资额15277万元。一批优质项目正在洽谈和推进当中,苏宁电器物流基地、神舟数码物流供应链总部等项目的实现将对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集聚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促使我区现代物流业向着规范化、有序化、标志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二、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 理顺国资管理体制,实施区属国资监管全覆盖。贯彻区委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普陀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加快我区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加大区管和区属骨干企业的资产整合力度。以形成全面覆盖、权责明确、分类监管、流转顺畅的国资监督、管理和运营体系为目标,启动监管体制改革。 加快国有资本从生产经营性领域有序退出,实施“靠大联大”方针,吸引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上海塑料制品公司整体改制工作有序推进,形成了公司整体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分流方案,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开展全区9个街道、镇国有(集体)资产检查工作。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方式。强化综合服务职能,加强制度化保障,为区域内非公有制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持联席会议、定点联系和跟踪联动制度,切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二)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引进内资企业1518户,注册资金58.14亿元,同比增长8.44%。引进外资项目102个,累计批准合同外资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76个,注册资金1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21个。新引进美国香精香料公司、美国纳尔科公司、苏宁环球等一批内外资企业地区总部和行业龙头企业22家。中介组织参与招商的积极性与成效进一步提高。街道、镇服务经济的职能进一步优化。全年外贸进出口额11.30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3.68%。其中,外贸进口总额4.28亿美元,比上年减少5.69%;海关直接出口额7.0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31.64%。 (三)工商登记 全区登记新开内资企业264户,累计总户数4480户,其中,企业法人2859户,营业单位1621户,总注册资金323.9亿元,同比增加6.3%。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581户,集体企业887户,股份合作制企业295户,有限责任公司1421户,联营及其他类型企业56户。 全年新登记“三资”企业115户,累计登记1023户,比上年增加4.3%。注册资金9.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外方出资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9%。按企业类型分:年末独资企业693户,合资企业268户,合作企业62户。 年内新增私营企业2609户,年末累计登记的私营企业总数达19597户,比上年增长4.8%。年末累计登记私营企业注册资金3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年内新增个体工商户2288户,年末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12448户,比上年增长1.7%;总注册资金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三、社会事业 (一)科技 明确了“8+5+N”科技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全年投入科技经费25041万元。继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互利合作,与同济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出台《普陀区科技小巨人企业评审办法》、《普陀区科技创新项目评审办法》、《普陀区中小企业共享科技资源支持资金管理办法》。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年末在册民营科技企业1172户,实现营业总收入749.94亿元,同比增长22.22%。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黄药业、上海汉欣两家企业分别建立市级工程中心、技术中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推动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发展。强化节能降耗工作,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约4%,淘汰劣势企业24家。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年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全区累计高新技术企业99家,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达173.86亿元。新增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7家,累计20家。20个项目被列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全年登记技术合同324份,技术合同额54216万元。列入国家级和市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1项;列入国家级和市级“火炬计划”项目5项;列入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15项;列入市种子资金项目28项;列入启明星项目4项。完成专利申请数1498项,同比增长2.18%,其中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占比上升,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