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4-01 上海市普陀区统计局

(二)教育

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启动《普陀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研究与编制工作。调整和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与结构,制定实施《普陀区教育资源建设三年计划(2009-2012)》。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优化西北部地区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桃浦“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建设。推进教育公建配套设施建设,万里城幼儿园等7所学校开工。启动中小学校园安全工程建设,全年大修14所学校,面积约62,625平方米,总投入3,985万元。完成13所托儿所的托幼一体化工作。深化公立转制幼儿园办学体制改革。推进职业教育,会展专业市级开放式实训中心通过验收。加强区校合作,曹杨中学和建德学校联合办学,建德学校更名为曹杨中学附属学校;同济大学在曹杨中学挂牌成立“出国培训学院实验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开办1所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验收评估,绿洲、豪园幼儿园被命名为区示范性幼儿园。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宜川中学、培佳学校、晋元附校等一批学校在国际机器人竞赛和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夺得冠军、亚军。完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长寿等8个街镇被命名为“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镇”。加强社区学院硬件建设,开展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四类学习型组织争创工作。荣获“上海市规范教育收费优秀区”。一批优秀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继续加大,2009年达到118362万元,比上年增长26.64%(见图)。年末有小学27所,在校小学生2.59万人;一贯制学校14所,初级中学13所,在校初中学生1.66万人;拥有完全中学8所,高级中学3所,在校高中生0.79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特殊学生数0.05万人;幼儿园48所,在园儿童1.55万人;现有民办中小幼学校31所,在校学生1.3万人;社区学校9所。2009年初中毕业生录取率达96.00%。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年末教育系统在编在职教工7505人,新增大专以上学历教师195人,参加国际交流91人次。继续推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年末新增校园网11个,累计131个。

(三)文化

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区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初步建成“上海当代作家手稿作品收藏展示馆”。真光文化馆改建为上海市普陀区美术馆,并引进刘海粟美术馆展览分馆,共享刘海粟美术馆的学术和业务资源。目前我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248平方米,同比增长19.79%。全年文化设施改造支出186万元。年末拥有图书馆11个(特级图书馆3个),文化馆(站)12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达131万册,其中区图书馆藏书总量为56万册,年流通量36万册。全区现有影剧院、厅6个,全年共放映电影2.5万场次,其中社区露天电影放映418场次,共计观众102万人次。

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面推进世博文化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区。以“迎世博”主题的第12届少儿冬冬乐读书活动首次拓展至长三角地区,吸引来自10余个城市的近万名少年儿童参与。举办迎世博社区文艺巡演20场,开展百场电影进社区活动,放映优秀影片百余部近400场。努力提升区域文化品牌知名度,在上海海、陆、空港设立“图书远航点”及在世博园等相关场所设置图书漂流点。围绕建国60周年,成功举办2009年苏州河文化艺术节,期间组织了长风公园大型游园、苏州河文化遗产博览论坛、新上海人歌手大赛、都市水景秀《红楼梦》等活动。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9万场次,累计吸引167万余次群众参与,大力繁荣了区域文化,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6.5万户,全年发行《新普陀报》52期,累计发行130万份。

(四)卫生

推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监督三大体系建设,全面完成第二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7年-2009年),落实45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卫生设施重点建设项目,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迁建项目已进入方案设计阶段,区中心医院外科医技综合大楼进入工程招标阶段,区精神卫生中心病房楼改扩建已进入规划设计方案阶段,甘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区利群医院病房楼改扩建工程即将全面完工。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完善了社区卫生绩效考核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体系。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完成全系统“医院管理年”和“质量万里行”督查工作。全面推动国家卫生城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第三轮健康城区行动计划。坚持“科教兴医”方略,今年区卫生系统共中标国家博士后科研资助基金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市科委项目6项,获得上海医学科技进步奖1项、中西医结合科技奖1项。做好对口援建都江堰工作,组织6批37位同志到都江堰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并向都江堰玉堂镇提供30万元的医疗器械和设备援助。

2009年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30984万元,比上年减少7.08%(见图)。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执业诊所和企业医疗执业机构)114所。其中,各级各类医院22所,个体诊所24家,企业医务室49家。年末全区卫生工作人员7668人,比上年增加2.94%,其中博士生119人、硕士生415人,拥有硕士以上卫生工作人员数大幅增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6412人,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7.35人,比上年增加2.23%。年末全区实有医院病床5240张,同比增长6.57%;每千人口拥有医院病床6张,病床使用率100.40%。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完成诊疗总次数达1072.49万人次,同比增长13.17%,其中急诊抢救病人4.71万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7.40%。年内实有家庭病床5714张。进一步推进双向转诊和签约减免工作,今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签约157167人,减免诊查费411.1万人次,共计2877.6万元。加强联防联控,积极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至年底全区共完成重点人群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59584人,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23413人。市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预计达到80.97岁,男性78.8岁,女性83.19岁。

(五)体育

全民健身活动与“迎世博”紧密结合,开展“拥抱世博、健康你我”生活体育社区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丰富市民体育文化生活。群众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完善,新建社区长寿、万里2个运动场,74所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完成区域内81个健身苑(点)的299件健身器材的更新工作。以“关爱、科学”为主题,首次举办了全区性以应急逃生、医疗救护等为特色的运动会。全年举办区级各类比赛16场,参赛38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