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建筑业生产提速。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5.2亿元,增长23.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1亿元,增长22%;非国有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72.1亿元,增长23.3%。全年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712亿元,增长34.1%。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为535.5亿元,增长40.7%。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90.92亿元,增长22.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24.75亿元,增长11.6%;第二产业投资658.16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投资608.01亿元,增长27.9%。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2.1:52.4:45.5调整为1.9:51:47.1。民间投资1072.46亿元,增长25.6%,增幅比规模以上投资快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为83.1%,占比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15.3亿元,增长63.4%,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33.4%,占比较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内涵效益型投资强力增长,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24.05亿元,增长77.8%,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48.3%,占比较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销售两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66.99亿元,增长18.8%,增幅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1254.74万平方米,增长2.59%;房屋销售面积654.99万平方米,增长38.33%;实现房屋销售额240.29亿元,增长73.97%。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零售额过千亿元大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881.6亿元,增长18.7%;住宿餐饮业124.1亿元,增长18.9%。市场规模化程度继续提高。年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1449家,比上年增加295家,实现零售额647.5亿元,增长28.9%。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城镇市场零售额85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乡村市场零售额146.22亿元,增长18.4%。非公有经济零售额659.73亿元,增长17.5%,市场份额达65.6%。其中,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655.43亿元,增长17.4%,市场份额为65.2%,是市场繁荣活跃的支柱力量。 热点商品销售旺盛。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平稳增长,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2.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3.2%。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2.4%;家具类增长27.2%;五金、电料类增长35.5%;汽车消费增长27.0%,汽车消费额占比达22.1%,占比居各类商品之首。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实现恢复性高位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1%,比2008年增长18.1%。其中,出口总额4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比2008年增长10.96%。各行业出口均增长,石化、医药、农产品增长迅速。美国仍然是我市第一大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的20.0%,其次是欧盟和东盟,分别占17.3%和12.8%。从出口企业类型看,三资企业出口占主导地位,累计完成21.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8%。从出口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完成28.12亿美元,增长33.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9.7%;加工贸易出口12.19亿美元,增长28.0%。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增长较快,价格普遍上涨。铁矿砂、铝矿砂、生皮及皮革、棉花进口增长明显,有机化学品、生皮及皮革、纸浆、铁矿砂、棉花平均价格上涨明显,同比涨幅均在46%以上。东盟是我市第一大进口市场,占进口总额的24.0%。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9家,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4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86亿美元,增长11.8%,增幅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实际到账外资4.48亿美元,增长15.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路运输能力提高。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03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6公里。机动车保有量1055047辆,增加71593辆;其中,个人拥有汽车373264辆,增加68290辆。全市公共汽车线路达298条,增长10%,其中市区公交线路达189条;营运公交车2739辆,出租车达6488辆。全年公路客运量3.95亿人次,增长6%;货运量2.73亿吨,增长5.62%。公路客运周转量为133.71亿人公里,增长5.85%;货运周转量为843.21亿吨公里,增长8.17%。 邮电通信业发展势头良好。年末,全市邮政业务总量3.08亿元,函件总数达3073.21万件。电信业务总量29.79亿元,增长36.15%,光缆线路总长度达3.89万公里。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0.19万户,减少11.23%;移动电话用户512万户,增长25.43%。国际互联网用户达55万户,增长20.61%。 信息产业迅速成长。全市现有电子信息企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177家。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依次为300.67亿元、39.23亿元、27.09亿元,分别增长37.92%、72.82%、92.81%,其中软件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达3.49亿元、1.34亿元、0.79亿元,分别增长35.27%、89.03%和80.49%。拥有省级电子制造产业基地(园区)3个,软件产业园1个,认证软件企业累计33家,登记软件产品累计118个,软件着作权累计120个。 旅游业蓬勃发展。年内新发展国家A级旅游区(点)2处,总量达到30处,其中,AAAA级旅游区(点)7处、AAA级旅游区(点)12处、AA级旅游区(点)11处。全年实现旅游外汇收入0.92亿美元,增长57.8%;国内旅游收入207.4亿元,增长31.2%。接待海外游客17.13万人次,增长36.7%。其中,外国人达11.49万人次,增长36.6%;香港、澳门、台湾同胞游客达56451人次,增长29.9%。接待国内游客2544.2万人次,增长23.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规模扩大。全年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398.19亿元,增长26.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2.4亿元,增长26.11%;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71.75%,比上年提高0.3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201.88亿元,增长24.64%。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保障加强,住房保障支出、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与传媒、农林水事务等分别增长865.97%、86.8%、32.22%、30.67%、28.55%、28.03%和25.68%。全年完成税收总额333.4亿元,增长25.0%。其中,国税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30.9亿元,增长22.5%;地税收入逾百亿元,达102.5亿元,增长31.1%。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70.56亿元,比年初增加325.35亿元,同比少增147.2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91.25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11.19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86.13亿元,比年初增加290.84亿元,少增30.83亿元。信贷投放结构改善。短期贷款余额918.24亿元,比年初增加168.43亿元,多增53.0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50.58亿元,比年初增加149.67亿元,少增53.89亿元,新增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1.46%,比上年降低11.82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49.49亿元,比年初增加60.13亿元,少增3.4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