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乐清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3-31 温州市乐清市统计局

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房地产投资额49.66亿元,比上年增长88.4%;“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额 120.32亿元,年均增长28.9 %。2010年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全年商品销售面积为38.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8.8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24.5%。

五、交通、邮电和电力

交通设施日臻完善,公共服务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完成公路水路建设投资37.81亿元,完成公路客运量29314万人次、货运量5432.38万吨,其中2010年完成公路客运量6388万人,货运量1128万吨。“十一五”末港口吞吐量达3021.4万吨。项目建设推进有力,甬台温铁路乐清段建成通车,结束了乐清没有铁路的历史。新增公路里程686.89公里,改造公路里程86公里,公路总里程达1362.59公里,密度达116公里/百平方公里。港口建设成效显着,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3个,5000吨级泊位1个。交通运输服务显着增强,更新客运车辆850辆,纳轨货运车辆7716 辆,水上运力规模达到36.55万吨,建港湾式停靠站186 个,农村客运通车率达85.31%,运力运量基本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邮电通信行业快速发展,有力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2010年邮电通信行业业务收入16.02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41.6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137.91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数(不含手机上网)23.96万户。

扎实推进电网建设攻坚,2010年建成投运220千伏万茗输变电工程、220千伏洋湾3#变扩建;110千伏蒲岐、虹南变土建工程完成。续建工程220千伏乐成输变电进展顺利。开工建设500千伏乐清输变电工程。全年用电量39.7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工业用电25.68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9.66亿千瓦时,分别增长12.8%和12.0%。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繁荣活跃。在国家扩大内需宏观政策驱动下,我市消费品市场承接上年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79亿元,比上年增长23.7%,是2005年的 2.39倍,五年年均增长19.0% 。

商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达到166家,实现销售总额138.27亿元。在国家“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以及汽车购置税减免等一系列政策刺激下,我市城乡消费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年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总额126.42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4.3%;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39.37亿元,增长21.6%。

汽车消费成为热点。在“汽车下乡”、汽车购置税减免等相关政策有效刺激和金融消费贷款政策的积极推动下,2010年我市全年限额以上批零业汽车零售额32.66亿元,增长154.6%,增幅比上年提高了129.9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8个百分点,其中12月单月汽车零售额4.71亿元,比上年增长247.3%。

年末共有商品交易市场70个,实现年成交额104.5亿元。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12个,年成交额73.05亿元。

2010年,我市围绕“大雁荡、大旅游、大产业、大体制、大投入、大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利用温福动车开通的机会,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并通过各种活动,推动旅游市场向纵深发展。全市全年接待游客600.35万人次,增长18.4%,增速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54.65亿元,增长29.6%,增速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其中海外游客5.18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629.65万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2%和15.5%。旅游行业服务进一步改善。全市已有星级旅游饭店 10 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962间;2010年新增农家乐15家。

七、对外经济

全市外经贸工作紧紧围绕“保增长、促发展”的总体部署,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外经贸在波动中逐步恢复快速增长。2010年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8.7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为17.23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5.5%和40.0%。从出口贸易的运行情况看,主要特点有:一是回升态势强劲。纵观全年,我市出口保持强劲的回升态势,特别是6月份以后,每月的累计增幅都保持在40%以上。二是主要出口市场景气普遍好转。2010年,我市对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市场的出口额分别增长24.7%、67.7%、49.4%、31.9%、31.5%和101.4%。三是电器产品仍是我市出口的主力军。全年我市电器产品出口近1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8%左右。

招商选资忧喜参半。利用外资形势严峻,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33万美元, 比上年下降67.7%;国内招商选资顺利开展,稳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全年完成选资11.72亿元, 推动了乐清产业转型升级。

八、财政、金融

2010年我市财政总收入6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50%,这是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在所得税分享改革近十年来最优水平。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是拉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2010年我市税收收入3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契税因土地出让金和二手房交易的带动快速增长,全年实现收入3.9亿元,比上年增长174.2%,拉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1个百分点;营业税7.46亿元,比上年增长25.2%;拉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5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收入4.96亿元,比上年增长25.5%,拉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7个百分点。

金融运行总体呈较快增长态势,12月末,我市人民币存款余额829.56亿元,比上年增长29.8%,比年初新增190.6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随着贷款大投放引起派生存款的增多,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进入恢复回升通道,贷款回笼增多带来结算资金增加而快速增长,12月末企业存款299.39亿元,比上年增长48.7%,新增存款占全部存款的一半以上;储蓄存款随着人民币升值和通胀预期高涨的情况下,居民投资意愿增强而增幅减弱,12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99.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增幅比上年下滑了13.7个百分点。

贷款投放均衡。12月末,我市贷款余额691.21亿元,比上年增长27.3%。下半年贷款受国家调控影响增幅有所减弱,但全年贷款总体保持均衡增长,较好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金融业机构不断壮大,2010年新设立5家商业银行,2家小额贷款公司和1家村镇银行。

九、教育和科技

教育发展事业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注重教育均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五年累计用于教育事业的财政支出55.34 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35.3%。教育基础巩固发展,幼儿园419所,在园幼儿5.03万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97.6%;小学144所,在校生9.86万人,6—11周岁初等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升初中比例均为100%;初中63所,在校生4.30万人,12—14周岁初级中等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99.97%,在校生巩固率99.99%;普通高中19所,在校生2.3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1所,在校生1.24万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日制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0411人,其中小学4468人,普通中学5424人,职业学校519人,各级教师学历合格率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