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乐清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过去的五年是乐清经济社会突破重围,探索转型发展的五年。而2010年作为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经受考验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使得国民经济总体在恢复中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民生工作进一步改善,节能减排取得阶段性成效,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提升。 一、综合经济 据初步核算,2010年我市生产总值(GDP)495.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增幅比上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62亿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06.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增幅比上年提高了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2%;第三产业增加值173.01亿元,增长10.2%。“十一五”期间我市GDP累计达到1994.20亿元,年均增长12.1%。人均GDP连上三千、四千和五千美元新台阶,2010年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公安人口 计算)4022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5942美元,比2005年提高3153美元,五年(2006-2010年)平均增长10.8%。 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5:62.0:33.6调整为2009年的3.5:60.4:36.1,三产的比重达到近年来的最高,但随着2010年工业经济恢复性增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4:61.8:34.9,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形成,“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0%,增幅比GDP和第二产业分别高出0.9和0.8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治安秩序基本稳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成功创建省体育强市。文卫事业稳步推进,国防、人防工作得到加强,双拥工作富有成效,实现“省双拥模范城”二联创。 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现代服务业仍是经济发展的短板,工业经济仍然大而不强、多而不高,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等。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农业经济稳定发展。2010年我市紧紧围绕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加大对农村生活生产建设投入,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有力促进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5.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0%。五年年均增长1.6%,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为8.87、0.12、5.93和9.3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4亿元。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9.19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7.0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8%,粮食产量为15.38万吨,因受天气影响比上年下降7.1%。畜牧业生产积极性提高,全年肉类总产量22137吨,比上年增长21.1%;牛奶产量5727吨,比上年增长19.3%;生猪出栏和牛出栏分别比上年增长22.5%和56.0%。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推行“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四位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全市拥有各类涉农产业化经营组织(企业、合作社、协会等)约600个,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温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4家,其中超亿元的2家,带动农户9.78万户,联接基地面积15.26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489家,带动农户4.6万家,联接基地680个,面积7.3万亩。生态农业不断壮大,全市共有18家企业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家企业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不断深化 “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建设,创建温州市109个村庄整治合格村,继续开展“三沿五区”环境整治活动,农村垃圾收集面达88%以上,新农村电气化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全年共建设“新农村电气化村”20个,累计达到366个;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到37.5%;强塘固房工程扎实推进,全市共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座;完成山塘整治座数5座;河道整治25.1公里,全市农村住房改造完成5457户(其中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完成409户)。 三、工业 “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速、跨越发展”的工作目标,以大企业带动、大项目为支撑,顺利地通过金融危机的考验,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行业结构趋优。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91.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44.7%上升到67.8%;实现工业总产值1323.18亿元,增长2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73.55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规模企业不断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500万元以上)1877家,比2005年增加959家。其中超亿元产值企业达171家, 10亿元的企业达15家,比2005年分别多了100家和5家;产值超20亿元的企业4家;产值超30亿元的企业3家;产值超40亿元的企业2家;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1家。 经济效益提高较快,骨干行业贡献突出。2010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7.89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实现利润总额7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分行业看,9大行业的年利润总额都超过亿元,对全市规上工业利润的贡献率高达90.8%。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对全市盈利增长贡献最大。 品牌建设有序推进,企业创牌意识继续提高。2010年荣获浙江名牌产品17个(其中新增1个,复评16个);浙江省政府质量奖1家;温州市市长质量奖1家;温州名牌产品33个,乐清名牌产品33个。全市拥有注册商标17652枚(新增注册商标2915枚,其中国际注册226枚),现有驰名商标50枚,省着名商标52枚,温州市知名商标58枚,乐清市名牌商标150枚。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体较快增长。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4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工业性投资55.39亿元,比上年增长3.2%,基础设施投资额为37.3亿元,比上年增长6.5%。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全年限额以上投资完成额为121.21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86.2%。限额以上投资项目中,第二产业投资额51.75亿元,比上年增长6.6%;第三产业投资额69.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7%,第三产业投资占限额以上的比重达57.3%,比上年提高了12.8个百分点。社会资本投资意愿增强。在国家持续鼓励非国有投资相关政策、宏观经济向好等一系列有利因素的促进下,民间资本投资意愿开始增强,在限额以上投资中,全年非国有投资比上年增长54.6%,高于国有投资增速43.8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