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路建设不断推进。全市积极推进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全年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93.25亿元,增长14.6%,投资额完成年度目标的124.33%。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9081公里,同比增长0.02%。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8692万元,完成农村联网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全市更新农村客运班车94辆,农村客运通达率99.2%。公路营业性客运量17314万人次,周转量45.8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1.4%;公路营业性货运量7890万吨,周转量70.75亿吨公里,两者均比上年增长3.7%。 邮电通信稳步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收入48.87亿元,增长3.2%。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201.80万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45.98号线/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通话用户)436.4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9.44部/百人;互联网用户数(不含手机上网用户)87.70万户。特快专递业务发展迅速,全年特快专递184.29万件,同比增长11.8%。 旅游事业发展加快。全市紧紧围绕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和打造文化休闲城市的总体目标,负重奋进、开拓创新,全城旅游全面启动,旅游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旅游服务品质明显提升。全年全市旅游总接待游客3488.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18.40亿元,分别增长20.5%和26.2%,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436.4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05.84亿元,分别增长20.5%和26.3%;接待入境游客52.2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8478万美元,分别增长21.1%和24.7%。年末共有涉外饭店(宾馆)94家,其中五星级7家,四星级16家,三星级43家。当年新增全省旅游经济强县1个,省旅游强镇2个,旅游特色村9个;嵊州市温泉旅游度假区、诸暨市五泄旅游度假区经省政府验收后被正式命名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大佛寺景区被评为省级生态旅游区。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业发展成绩喜人。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948.32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45.72亿元,增长14.0%。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934.27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短期贷款2839.61亿元,中长期贷款951.88亿元,分别增长18.1%和29.9%。 上市公司队伍不断壮大。至年末,全市有上市公司41家,其中境外上市公司11家,我市上市企业数占全省的17.5%。全年上市公司融资额109.50亿元,同比增长310.1%。其中新上市的5家公司(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日发数码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融资额58.89亿元;完成再融资的6家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东南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再融资金额50.6亿元。浙江步森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年末有证券资金账户480527户,当年交易额11277.99亿元。 保险行业经营效益提高。保费收入实现快速增长,超过各类赔款及给付增速3.9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机构47家,保费总收入61.87亿元,增长30.15%,其中产险收入24.24亿元,增长29.15%;寿险收入37.63亿元,增长30.80%。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6.93亿元,增长26.25%,其中产险赔款11.2亿元,增长14.62%,赔付率46.23%;寿险赔款及给付5.73亿元,增长57.5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再创新绩。全市当年新上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国家新产品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53项,省重大科技专项、创新基金项目、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等省级项目450多项。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嵊州、绍兴县经济开发区新增挂省级高新园区牌子,诸暨高新区列入省“十二五”新设园区发展规划。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家、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46家,全市总量达到260家;新认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1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2家;新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3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47家。制冷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纺织印染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列入全省首批15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组织开展电子软件、黄酒、农业、医卫等市级公共平台的5年规划制定工作,并启动一批平台项目的实施。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12294件、11670件,均居全省第3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263件,发明专利授权量343件,专利授权量比上年增长28.9%。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实施“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市省级标准化学校创建率82.5%,覆盖率全省领先。省级示范性中小学比例22%。国家级重点职校学校增加到13所,省级重点中学、重点职校占全市6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8%。在校学生数127.77万人,其中普通高校学生数5.39万人。全市111个乡镇全部创建成为教育强乡镇,78个乡镇创建成为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全面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度考核,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扶持力度,推进镇域资源、名校资源、名师资源共享。高考上线率和录取率高于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左右,高分考生和考入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的人数名列全省前茅。学科竞赛成绩喜人,在全省高中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我市获一等奖人数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昌盛。成功举办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经济转型与城市互动”上海世博论坛、建城2500年庆典等重大节会活动,成功承办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和第二届中国越剧节,隆重举行2010年公祭大禹陵典礼。绍兴市文化中心正式动工兴建。全市实现乡镇文化中心全覆盖。积极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建设。创排越剧明星版《五女拜寿》、绍剧《八戒别传》等精品剧目,《梁祝》受邀出访法国。积极筹建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做好第三批国遗申报工作,王羲之传说、乱弹、越窑青瓷等3个项目入选第三批国遗公示名录。至年末,全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1项。开展第四批市级“非遗”保护名录评审工作,公布了34个绍兴市级“非遗”保护名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群艺馆、文化(馆)站125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236.60万册,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广播电视台6座。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32万户,数字电视用户71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