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主要产品完成较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生产量463.6万吨,增长7.8%;发电量32.19亿千瓦时,增长27.2%;乳制品6.11万吨,增长61.5%;饮料酒6942万升,增长9.7%;服装1057.57万件,增长15.5%;人造板125.23万立方米,增长25.6%;水泥517.85万吨,下降1.1%;铁合金25.97万吨,增长11.7%;汽车7037辆,增长103.9%;机制纸及纸板61.67万吨,增长19.2%;棉纱4.58万吨,增长72.7%。 运行质量同步提升。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7.19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实现净利润22.53亿元,增长45.8%,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1.58亿元,增长8.6%,亏损面4.14%,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利税总额47.94亿元,增长49.8%;规模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271.52%,比上年提高37.16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衔接较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72%。 建筑业平稳运行。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占GDP比重为5.5%,占第二产业比重为14.4%。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金额225.97亿元,增长24.2%,完成总产值133.46亿元,增长21.5%,实现利润4.5亿元,增长34%,期末从业人员86822人,比上年增加9725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38.56万平方米,增长18.8%,竣工面积753.24万平方米,增长8.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项目)达到589.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4.31亿元,增长27.8%,其中城镇投资497.27亿元,增长27.6%。产业投向更趋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50.18亿元,增长62.9%,第二产业344.51亿元,增长39.9%,第三产业194.76亿元,增长4.4%,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强。民间投资加速,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469.02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9.6%,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全社会投资年均增长34.8%,比“十五”时期加快10.3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37.81亿元,比上年增长42.5%,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7.3%,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工业成为引领投资增长的主渠道。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39.99亿元,增长40.5%,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13.71亿元,增长31.8%。分行业看,采矿业投资48.74亿元,增长50.3%,制造业投资235.42亿元,增长45.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53.65亿元,增长25%。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组织实施108个重点工程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33.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39.2亿元,比去年增长50%,超出年度计划4.1个百分点,已有102个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其中年度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0个,完成投资102.89亿元。一批打基础、利民生、增后劲的项目大力推进。洞新高速公路完成投资24.7亿,为年计划的145%,湘窖酒业二期工程完成投资1.12亿,为计划的140%,邵阳县南方水泥新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完成投资6.1亿,为年计划的174%,宝庆煤电一体化项目完成投资15.3亿,市宝庆科技工业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68亿,全市廉租住房建设完成投资2.87亿。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7.03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1.39亿元,增长52.8%。商品房竣工面积107.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9.5%;商品房销售面积111.5万平方米,增长25%,其中期房面积51.99万平方米,增长44.4%,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105.63万平方米,增长23.1%;商品住宅每平方米均价达到1797元,比上年增长15.7%。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活力持续旺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分地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30.14亿元,增长18.5%,其中城区71.25亿元,增长21.2%,乡村实现零售额48.17亿元,增长20.7%,农村消费市场潜力较大。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41.3亿元,增长19.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7亿元,增长17.3%。“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8%,比“十五”时期提高8.8个百分点。全市销售下乡家电产品41.7万台,实现销售总额7.9亿元,争取补贴975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4%、153%和176%;销售下乡汽车摩托车78930台,实现销售总额11.59亿元,争取补贴1.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85%和90%。 限额单位增长迅速。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单位达到170家,比上年增加54家,实现零售额54.61亿元,增长41.5%,其中食品饮料和烟酒类零售额增长49.3%,服装和针纺织品类增长4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8.1%,书报杂志类增长35.3%,金银珠宝类增长62.3%,汽车类增长80.5%。全市79家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单位实现零售额3.95亿元,增长26.2%。 物价指数高开稳走。居民消费价格水平1季度同比上涨4.3%,居全省前列,然后逐步回落到4%以下,全年指数为103.5%,其中食品价格指数105.6%,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主导力量,粮食价格指数105.9%,烟酒类指数100.1%,衣着类指数100.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指数101.4%,医疗保健个人用品指数101.9%,交通和通信指数10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指数103.3%,居住价格指数105.9%;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2.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3.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6.9%。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国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9710万美元,同比增长33%,完成年计划的115%,其中加工贸易实现13017万美元,占全部进出口额的43.8%。出口25973万美元,增长31%,进口3737万美元,增长49%。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11171万美元,增长26.7%,占全部出口额的4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365万美元,增长9.7%,占全部出口额的5.3%。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有:香港地区出口量占20.3%,东南亚联盟国家占18.2%,美国占17.8%,印度占10.8%,其他的有韩国、日本和欧盟等。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市上下积极利用网上招商、园区招商、商会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等多种模式,充分利用“珠洽会”、“中博会”、“西博会”、“湘台经洽会”和“湘商大会”等传统招商平台,首次在上海自行举办了“2010年邵阳市(上海)经贸洽谈会”。全年新批外资企业25个,实际利用外资10677万美元,增长1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855万美元,增长11.8%;内联引资项目827个,引进市外境内资金361.95亿元,增长16.2%,其中省外境内资金113.42亿元,增长23.3%;全年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项目163个,完成省定任务的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