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金融信贷回归常态。2010年,中信银行正式落户开业,江苏银行镇江科技支行成立,新增2家村镇银行、11家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生态县实现全覆盖。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203.22亿元,比年初增加417.93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632.87亿元,比年初增加78.5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93.57亿元,比年初增加145.9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563.34亿元,比年初增加276.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98.49亿元,比年初增加155.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13.16亿元,比年初增加178.22亿元。 保险业务发展较快。年末全市拥有44家保险机构,比上年新增2家,其中财产险机构22家,人寿险机构22家,年末保险业资产总额54.04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全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54.04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财产险11.38亿元,增长35.5%;人身险42.66亿元,增长31.8%。各类赔付支出9.62亿元,比上年下降8.5%,其中:财产险5.32亿元,下降5.6%;人身险4.30亿元,下降11.9%。 【科技、教育】 创新载体加强。2010年,我市获批“国家级镇江特种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共引进省以上研发机构和检测中心11家,成立省航空新材料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新增企业院士工作站5家。全年新认定省级科技产业园区6个(航空材料光电高性能软件科技船舶制造智能化电力电器产业园),新增科技孵化面积100万平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1家、高新技术产品170个。 研发投入加大。2010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53.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研发(R&D)投入39.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占GDP比重2.0%,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比重1.8%,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专利申请数10406件、授权数6562件,比上年分别增加1798件和2498件。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341.8件,比上年增加98.7件,其中百亿元GDP发明专利申请数102.4件,比上年增加22.2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521.54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占比重36.4%,提高4.0个百分点。 质检水平提升。2010年,全市拥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58家,比上年新增3家;执行产品质量检验1505批次,比上年增加325批次;共有678家企业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比上年新增36家;全年食品检测合格率为94.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品牌创建取得积极进展,年末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个,省着名商标159个,比上年分别增加4个、19个。 教育质量巩固。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全日制学校273所,在校学生38.58万人,其中:普通高校5所,在校学生8.65万人(含研究生0.74万人);普通中学109所,在校学生12.32万人;小学130所,在校学生12.93万人;技工学校7所,在校学生1.5万人;中职学校20所(含普通中专),在校学生3.18万人。拥有幼儿园190所,在园幼儿2.24万人。年末全市拥有教职员工3.79万人,专任教师2.8万人,其中省特级教师60名,市学科带头人220名。教育普及率、升学率保持较高水平,幼儿入园率97.5%,义务教育普及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4.5%。教育环境继续优化改善,全年义务教育免除课本费3500万元、惠及21.5万人;各类教育助学金3000万元,受益3万人次。“校安工程”开工31.34万平方米,竣工18.74万平方米。 【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2010年,新组建市报业传媒集团,西津渡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项目加快推进。7个项目获得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1180万元,江苏文化科技产业园获“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09年省级文化发展绩效考核评价综合指数我市位居全省第三。年内出版各类期刊8.68万册、图书30.35万册,比上年分别增长16.0%和10.8%。文化遗产保护稳步推进,完成“瘗鹤铭”疑似残石的终极打捞和广肇公所等市级文保单位修缮工程验收。年末全市入围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27个,其中国家级7个。有10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6部古籍入选省珍贵古籍名录。文化产品创作成果丰硕,话剧小品《如此智慧》获全国戏剧文学奖小品类创作金奖,在第九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评比中,我市作品获得6金7银。 广电领域深化拓展。2010年,新组建文广集团及下属五个子公司;改版、推出镇江电视“新闻、民生、城市资讯、影视”四个频道;开通广播新闻、交通、音乐、经济、健康、广播六个频率;开通镇江网络广播电视台,推动移动手机电视、CMMB开发。成功举办台湾明华园戏剧总团《超炫?白蛇传》大型户外演出;五集人文纪录片《诗话镇江》,三十集电视剧《血色沉香》在央视播出。全面完成市区有线电视数字整转平移工程,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数、数字电视用户数分别为71.0万户、43.6万户,比上年分别增加3.2万户和17.1万户。 卫生保障日趋健全。2010年,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90家,其中各类医院、卫生院101家;拥有医生5150人、注册护士4460人;卫生机构床位数8800张。在全省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有777种社区适用药物实行零差率政策。顺利完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任务,累计接种9.42万名适龄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96.6%。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江滨、康复两大集团所属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省定建设标准。全年基层医疗卫机构共接待门急诊294.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5%,门诊均次费用下降21.6%,药品均价下降42.1%。农村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新农合参合人口157.86万人,参合率99.97%,各级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130元,提前实现省定标准。全市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95.8%。年末全市拥有省级卫生镇13个,省级卫生村98个。 体育事业发展。2010年,体育会展中心成功封顶,新建健身广场、体育公园10余处,实现市县全民健身中心和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全覆盖。连续6年举办迎新年万人健身长跑活动,全面开展“百项群众体育竞赛活动”。竞技体育成果丰硕,成功承办了2010年亚洲男子俱乐部排球锦标赛。全年在省级以上各类体育运动比赛中获得金牌65枚、银牌27枚、铜牌33枚;其中在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上,镇江市代表团获得金牌52枚,银牌25枚,铜牌31枚,总分1268分,金牌数全省排名第八位,首次跻身金牌奖表彰榜。全年实现体育彩票销售额4.02亿元,比上年增长29.4%。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效显现。2010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46.55亿元,比上年增长33.7%。行政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竣工交付,市民公园建成开放,体育会展中心“两馆”和商务办公A区封顶,第二人民医院主体交付,高铁站场全面开工建设。万达广场、中信广场、常发广场、大市口A、B地块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加速推进;大市口地下人防工程主体完工。北部滨水区完成清淤800万方,金山、焦山、北固山以“水”相串,“大江风貌”、“长江公园”成为镇江城市的新名片。改造街巷道路1.72万平方米,燃气普及率98.5%。征润洲水源地保护工作基本完成,顺利通过了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验收,区域供水实现镇村覆盖,供水普及率95%。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区建成区面积10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4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