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8-29 宁波市江北区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旅游

消费市场快速发展。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2亿元,增长31.7%,增幅全市排名位居第一。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97.2亿元,增长33.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0亿元,增长8.3%。汽车销售继续成为拉动消费的动力。全区累计拥有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30家,全年实现汽车零售额66.5亿元,增长66.3%。

旅游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78.8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10.7%;实现旅游总收入48.6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0.1%。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72.3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10.5%,接待入境游客6.5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22.0%;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45.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9.9%,外汇收入4140.0万美元,同比上年增长18.2%。江北区成功创建成为省旅游经济强区。半浦龙虾园创建成为全区第一个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新评省农家乐特色村、省特色旅游村、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省农家乐精品培育项目各1个、省三星级农家乐经营示范户2个;新评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2个;新增区级农家乐经营示范户13户,新开放旅游景区(点)2个;江花宾馆荣获宁波市最佳旅游饭店,并成功加盟全球排名前十位的美国最佳西方酒店集团公司品牌,实现我区国际知名品牌酒店零的突破;新评三星级旅行社1家,新增旅行社3家;新评国家银叶级“绿色饭店”1家,二星级旅游饭店2家,三花级经济型酒店1家;新评省四星级餐馆、三星级餐馆各2家。全区9个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旅游者410.7万人次,位居全市前列,门票收入2038.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4.5%;14家星(花)级旅游饭店游客接待量49.0万人天数,平均客房出租率达66.3%,实现营业总收入2.1亿元;20家旅行社组团游客102.1万人天,同比增长25.1%,接待游客65.2万人天,同比增长28.4%,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其中,年营业收入突破4000万元的旅行社2家,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旅行社3家。康泰、康辉、运通三家旅行社成为省百强旅行社。编制完成《江北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和《慈城-保国寺文化旅游区发展规划》。在火车南站、慈城公交车站旁设立2个区旅游咨询服务点;新增旅游交通标识标牌40多块,总量已达80多块,实现辖区全覆盖;在主要交通集散地增设旅游交通地图广告牌6块;在辖区主要旅游企业配置了12台旅游信息电脑触摸屏和30个江北旅游形象资料架;对城区10多座公共厕所进行了星级化改造。慈城古县城、老外滩入选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开通了上海、杭州旅游集散中心至慈城古县城、保国寺的旅游专线,慈城古县城实现门票收入341.4万元,同比增长16.0%。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华慈孝节三慈旅游合作暨江北旅游推介活动,同时,积极参与办好“星期六·相约老外滩”系列活动。参加2010年全市旅游服务技能大赛和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并获“优秀组织奖”。组织开展了有400多旅游从业人员参加的旅游服务礼仪培训教育活动,有100多位涉农街道旅游从业人员取得了岗位资格证。慈城古县城旅游区创建成为市首批休闲旅游基地,洪塘街道创建成为省旅游强镇(街道),全区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获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考核三等奖,旅游工作获市目标考核三等奖,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获市级先进集体称号。

六、外向型经济

对外贸易领域快速扩张。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25.68亿美元,同比增幅33.8%,完成全年指标的119.5%;实现自营出口额18.88亿美元,同比较09和08年分别增长37%和33%,增幅连续11个月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重点外贸企业出口增势强劲,机电类和高新技术产品增长迅猛,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日益显现,对东盟、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出口大幅提高。全年实现自营进口额6.8亿美元,增幅26.8%。外经领域不断拓展,新批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境外企业(机构)16家,中方投资额为6473万美元,同比增长85.1%,完成全年指标的234%,提前半年完成全年任务;完成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4612万美元,完成年计划100%。外经工作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市级年度指标,实现了十一五以来外经“从无到有再创优”的突破。

招商引资总量再创新高。全年新批外资项目21个,合同利用外资1.77亿美元,同比增长92%,居全市第三。实到外资1.27亿美元,全市规模排名第7位,比十一五初期上升了3名次,同比增长76%,增幅居全市第2位,是“十一五”规划预计的年均6000万美元的2倍。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完成进度排名分列第一和第二。外资项目单体规模达到838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5倍。引进内资项目488家,注册资金实到额30.4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3%,完成全年指标的152%。大市外注册资金实到额9.68亿元,同比增长9.7%,完成年计划的119%。其中引进三产项目400个,占新引进企业总数的82%,占注册资金实到额的92%。新引进和增资的千万元项目60个,比去年同期增长57%。

七、城市管理、交通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全年共计维修沥青路面13500平方米,砼路面5420平方米,人行道4800平方米。疏通下水道216208米,疏通窨雨井47214座,更换复合窨雨井盖953只。全区市政完好率达89.8%。新增保洁面积23万平方米,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各类绿地821.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6%,人均公共绿地12.2平方米。

交通建设不断推进。完成了十二五交通专项规划。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79484万元。二期工程到目前为止,路基基本成型,今年完成建安投资1.7亿。实施公路大中修工程7个,其中公路大中修路面整治工程4个,危桥改建工程2个,新加压观线洪塘公铁立交排水系统改造工程1个,路面整治工程总投资约1400万元,至12月底,7个项目都已经全部完工。投入1500万元对江北连接线一期、康庄南路、江北大道、61省道、宁慈公路5条道路实施路面整治工程、绿化提升工程、周围环境美化工程、精细化管理工程、灯光景观改造工程。今年列入区计划的农村联网公路建设里程是5公里,共7个项目,总投资720万元,截止12月底已经全部完成。投资35万元对甬江街道、庄桥街道、洪塘街道、慈城镇区域内共31个幼儿园和20所中小学周边黄色网格线、斑马线、爆闪灯、减速带、反光镜等安全设施进行增设。

八、科技、教育与人才

科技投入继续加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达到7480万元,其中科技项目经费2984万。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5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项,市级重大项目1项,获得上级经费支持2200余万元。拥有享受国家所得税15%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28家,各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68家,其中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区级工程技术中心8家,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5项。广泛开展区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得到新推进,成立了宁波国家高新区江北园,启动共建了浙江大学工业研究院江北公共创新平台。开发市级新产品172项。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全年69亿,同比增长31.2%。全年专利授权量预计1280件,同比增长39.3%,首次突破千件,其中发明专利60件。企业信息化应用步伐加快,新认定市级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5家,区级信息化示范企业13家。全区软件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全区新增软件和信息服务类企业12家,新增认定软件企业4家,软件产品16件,软件业务收入1.6亿,同比增长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