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苍南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苍南县统计局 (2011年3月1日) 2010年是苍南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也是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组织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牢牢把握“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主线。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全县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平稳较快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质量不断提高,活力不断提升,民生工作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根据初步测算,2010年我县实现生产总值254.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33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23.05亿元,同比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111.42亿元,同比增长12.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9:47.4:44.7调整为8.0:48.3:43.7。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2%,拉动GDP增长6.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经济拉动GDP增长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3%,拉动GDP增长5.8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19800元,不变价增幅11.2%,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2925美元。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达24.25亿元,同比增幅为1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95亿元,同比增长15.6%。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45.65亿元,同比增幅为24.5%。储蓄存款余额191.69亿元,同比增幅为20.2%,年末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14896元,增长18.4%。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稳定增长,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599元,同比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8939元,同比增长14.6%。 图1 二、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行价)32.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9.29亿元,同比增长0.2%;林业产值0.61亿元,同比下降6.2%%;牧业产值3.83亿元,同比增长8.5%;渔业产值为14.77亿元,同比增长6.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0.37亿元,同比增长3.3%。 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6.76万亩,同比增长0.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8.87万亩,比上年减少0.7万亩,下降1.4%。受早稻因梅雨期过长导致减产的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7.13万吨,同比下降10.2%。蔬菜、茶叶和药材作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全县财政投入生态公益林专项资金638.84万元,全年造林面积505公顷,四旁零星植树30万株。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全年木材采伐量9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立方米。在2010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上,7家专业合作社参展,获得森博会金奖3个、优质产品奖2个,我县林业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肉类总产量15895吨,下降6.3%,其中猪肉11892吨,下降0.9%。禽肉产量则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年末生猪、羊等存栏有不同程度增长,肉禽存栏有下降,蛋禽存栏有增加;与去年相比,羊肉产量和禽蛋产量增长较多。 全县水产品总产量19.79万吨,同比下降1.0%,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6.81万吨,同比增长1.4%;海水养殖2.26万吨,同比下降15.1%,海水养殖面积为5448公顷,同比下降3.2%;淡水产品为0.73万吨,同比增长1.7%。 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鼓励我县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努力提高我县农业企业贸易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精心组织140多个农业企业产品,参加2010年上海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12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和第十九届中国乌鲁木齐对外贸易经促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开展全县名特优农产品供销采购工作,大力树品牌、拓市场。通过这些举措,宣传展示了我县农业企业的整体实力,宣传展示了农业企业形象及农产品品牌,沟通国内外市场信息,增强了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继续推进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村庄整治建设取得显着成效。2010年,全县完成待整治村建设85个,完成已整治村提升建设6个,建成“全面小康农村新社区”(示范村)2个,完成以乡镇为单位连片整治2个。村庄“五大整治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村道硬化有新进展,新增村内主干道硬化28.19公里。各地基本按照平原村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山区村庄“统一收集、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模式。新增建设污水处理池3153立方米,新增村内河沟溪池塘整治面积1210平方米。新增改造危旧房面积11120平方米。各地积极开展村庄绿化工作,待整治村新增种植绿化苗木(乔木)2万株,村均达到235株。 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2697人,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1219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2495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7572人,有效转移就业农民6807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2%。 全县欠发达地区共实施开发农业项目370个,覆盖低收入农户集中村133个,带动低收入农户数7880户,新建农业基地面积13750亩。继续推进下山搬迁。新建移民小区2个、移民点6个,续建下山移民小区5个、移民点15个,实现706户2781人下山移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8.52亿元,同比增长28.4%;实现工业增加值11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70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72.63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中轻工业产值145.11亿元,同比增长42.9%;重工业产值127.52元,同比增长26.8%,重工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较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41.4%,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266.98亿元,同比增长35.1%,产品销售率为97.9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7.1亿元,同比增长24.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22.79亿元,同比增长19.7%。 全县拥有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47家,实现工业产值152.67亿元,同比增长30.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56%。其中产值5亿元-1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的企业3家。从行业划分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塑料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等七大行业产值均超过10亿元,全年实现工业产值216.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79%。 效益考核企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18.99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利润总额10.75亿元,同比增长59.4%。经济效益考核企业中,发生亏损企业49家,亏损面为7%;亏损企业亏损额0.87亿元,同比增长36.2%。企业营业、管理和财务三项费用分别支出5.33亿元、9.56亿元和5.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2%、32.5%和47.7%;其中利息支出4.47亿元,同比增长48.6%。年末企业应收帐款45.06亿元,同比增长22.1%;产成品存货9.54亿元,同比增长9.8%,“两项资金”占企业营业收入的20.6%,比去年下降约3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