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以创建“充分就业区”为抓手,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标准加强基层平台建设,目前41个社区和15个中心村、92个行政村建成了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并配备了兼职劳动保障协管员。推进培训与就业对接,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把被征地人员、城乡被拆迁居民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就业创业培训工作的重点,围绕创业和本地产业特点,开设了SYB创业培训、DIY创意培训等培训班56期,培训城乡居民3104人,使260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同时,加大职工在岗培训力度,与区内20多家企业联合开设了金属压力加工、餐饮服务、电工维修等培训,今年已累计培养中高级技工1354人。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力度,积极应对“就业难”和“招工难”矛盾。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落实好市区两级促进就业的各类政策,积极帮扶和促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今年共向772家次用人单位发放社保补贴(含用工补助)223.0万元,涉及失业人员2000人次;发放单位吸纳就业困难农民社保补贴和“4050”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2550万元,1.2万人次。向2.8万人次发放失业救济金2520万元。办理再就业援助补贴450人次,补贴金额50万元。今年已先后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征地拆迁人员专场等各类洽谈会共计36场,推出岗位近8万个,万余人与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010年,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0094个,帮扶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428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748人。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09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094人,农村劳动力转岗转业1400人,培训后就业率分别达到78%和87%。开展企业在职职工培训4121人,创业培训190人。 十二、环境保护、节能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成效显着。开展巩固和扩大“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工作,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净化城市空气,完成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在2家企业应用试点,责令5家噪声不达标企业实施整改并处罚款。工业污水、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在90%以上,其中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100%安装了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达标率95%以上;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以上,医疗废物、工业危险废物达到零排放。 “平安江北”建设逐步深入。司法各类民间纠纷成功调处6982起,成功率99.5%;刑事案件发案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共接处警43937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456起,比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0%。全年共排查企业1814家,查找发现隐患2006处,完成隐患整改1925处,整改率达96%,有效促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共计规范整治农村安全用电行政村110个,捣毁储存经营危化品窝点7处,查获非法危化品10余吨。整治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8处。调查处理生产安全死亡事故案件1起,非法违法行为案件5起,共计处罚金额19万元。全年各类安全事故227起,下降7.4%;死亡28人,下降3.5%;受伤241人,下降10.7%;直接经济损失97.6万元,下降12.1%。 说明: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指: 批发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 零售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 餐饮业: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