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丰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8-26 徐州市丰县统计局

各类市场较快发展。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3家,成交额7.54亿元。苏鲁豫皖果蔬批发市场、中国电动车城一期、金都国际一期、欢乐买、华润苏果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成运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农村连锁超市360家。

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坚持招商引资、招大引强,举办梨花节、苹果节、电动车展等系列重大招商活动,组建17个招商分局和专业招商队伍,创新“专业+产业”招商模式,招商成果日益显现,项目投资规模逐年提升,引资总量快速增长,累计引进内资项目268个,到位资金86.8亿元;引进外资项目46个,协议利用外资超2亿美元,实际注册到帐外资3548万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0.73亿美元,徐州润穆食品有限公司获境外投资企业经营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达20亿元,开启了丰县交通发展的新时代,徐济高速江苏段建成通车,实现了丰县城区15分钟上高速的梦想;丰沛铁路完成路基和桥涵工程,改写了丰县历史上无高速、无铁路的历史。全年实现增加值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客货运输稳步发展,全社会客运量达1223万人,货运量129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0.0%和16.4%。交通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年末等级公路1790公里,内河港口吞吐量125万吨。城乡公交网络初步建成,开通了城市公交车,农班运营车辆达到40辆,客运总量达240万人次。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62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年末本地电话用户数13.7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6.52万户,乡村电话用户7.24万户。年末移动市话(小灵通)用户1.77万户,住宅电话用户10.9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59.56万户,新增14.94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不含上网卡)3.77万户,增加0.8万户。年末邮政线路总长度384公里,农村投递线路长度2880公里。

旅游业取得新突破。旅游业发展站上新起点,大沙河风光带及汉皇祖陵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古城河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张道陵故里景区启动规划论证,果都大观园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摘果游”、“农家乐”等一批乡村生态旅游产品深受欢迎。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存贷同步增长。江苏银行、无锡农商行入驻丰县,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0年进入江苏省金融生态达标县。截止至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3.76亿元,比年初增加19.43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居民储蓄余额为92.42亿元,比年初增加15.96亿元,同比增长20.9%。贷款总量持续增加,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3.85亿元,比年初增加17.16亿元,同比增长36.8%,贷存比为51.6%,其中新增贷存比达到76.3%,为近年来最高。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各类保费收入4.79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82.9%;人身险保费收入3.52亿元,同比增长23.9%。年末累计保险赔付总额0.58亿元,比上年下降5.3%。其中财产险赔付0.0.51亿元,比上年增长6.1%,人身险赔付0.07亿元,比上年下降31.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县企事业单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53万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1.27万人。培育创新型经济,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4项、自主创新产品3项。建成丰县首个企业院士工作站,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人。获省市科技进步奖7项,专利授权247件,其中发明3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省知识产权示范县。创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5个、省着名商标10个。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示范区4个,通过省质量兴市先进县验收。

教育事业不断推进。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行,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全面化解。省、市优质幼儿园达44所,市标准化学校达96所。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全县共创建省实验小学2所、市级实验小学14所,标准化小学37所、初中14所,三星级高中3所,二星级高中4所,其中职教中心成功创建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百花争艳。实施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被评为省有线电视示范县。深入开展“三下乡”和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丰县第六届全民运动会,被评为省体育强县。重修文庙大成殿,免费开放博物馆。积极开展文化“三送工程”,建成“农家书屋”100个。全县有线广播和有线电视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6%,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极大丰富了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扎实有效,建成省级示范卫生院1个、市级示范卫生院4个、标准化卫生室120个。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被评为省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和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县共有卫生机构数242家,卫生技术人员223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91.95万人,参合率为98.4%,住院补偿率居全市第一位。采取科学有效应对措施,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及医疗应急救治工作,实现了手足口病在我县无聚集性病例发生。全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2万人,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3万人。健全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年末全县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9.1%。

体育事业成绩斐然。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优异成绩。全年参加市级以上比赛项目3个,获各类奖牌42枚,其中省级以上9枚。全年向省、市输送运动员153名。“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在360个行政村全面完成,群众文化工作经验向全省推广。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稳定增长。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16.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1万人,增长1.7%;其中非农业人口51.27万人,增加1.79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改善。今年以来,我县富民、惠民政策措施贯彻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社会保障水平日益提高。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9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258元,增长14.0%,增幅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城镇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090元,比上年增长15.9%。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年底农村居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35.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