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宜城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9-08 襄阳市宜城市统计局

广电工作卓有成效,适时开办了《记者看工地》、《记者走乡村》等专栏节目,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010年,《宜城新闻》节目共用稿3500多条,在襄阳市以上党台用稿400多条,其中,省电视台电台用稿50多条,襄阳电视台电台用稿350多条,全年电视覆盖率达98%。

卫生:到2010年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73所,其中医院、乡镇卫生院19所,卫生防疫机构1家,妇幼保健机构1家。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79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62人,注册护士642人,全市卫生机构现有病床床位1276张。2010年全市结核病、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成效明显。全市无甲类传染病发生。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768例,死亡5例,累计报告发病率320.48/10万,全年冷链运转正常,截止十月底共接种70708人次,接种率97.72%,各单苗接种率都达到95%以上。2010年全市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2.45%;产妇建卡率达97.42%,早孕检查率达96.61%,艾滋病母婴阻断检测率达到99.0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73%。由于我市巩固和加强了孕产妇绿色通道建设,住院分娩率稳步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住院分娩率达99.93%,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婴儿死亡率为4.05‰,新生儿死亡率为2.9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11‰,新生儿监测率达到84.76%。

体育:2010年,成功举办宜城市友好城市乒乓球邀请赛。6月13日至15日“2010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湖北宜城赛区)暨燕京啤酒杯宜城市友好城市乒乓球邀请赛”在我市成功举办。代表八一熔盛重工俱乐部和浙商银行俱乐部的世界冠军王皓、马龙等进行了中超比赛。来自上海、重庆等九省市的27个代表队201名选手,以及友好城市的官员和企业家进行了对抗或表演。参加了襄阳市第十五届中等学校田径运动会,共获得9金11银17铜。团体总分、奖牌总数位列襄阳市县市区参赛队之首;6月,组队参加了襄阳市首届龙舟比赛,取得男子1000直道速滑第五名成绩。组队参加了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取得2金4银9铜,总分163分的好成绩。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加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目前全市群众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增加到13个,指导协会开展了太极拳、乒乓球、门球等10多项赛事活动。市区人口经常性健身比率达到67%。2006、2007、2008年连续三年举办国际铁人三项赛。

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建:市容环境卫生秩序改善,2010年,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6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城市建设加紧实施,文昌路路面维修完成1000平方米;自忠路东段人行道整修及周边环境整治已经完成;襄沙大道两个渠化岛工程、燕京大道东段非机动车道工程已基本完成;前进路建设、自忠路改造工程、京忠路、政府路市政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已经如期完成。四星级酒店建设项目已完成土建工程任务。园林绿化如期完成,2010年绿化季节共在17个单位、3个社区、15个公共场所移栽大树208棵,共7条主次干道道路绿化进行高水平绿化,共栽种各种苗木3200多棵。投资3000千万元楚都公园工程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全市园林绿地面积425公顷,比上年增长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5%,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全市天燃气供应总量1309.6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居民生活用153.38万立方米,增长35%。全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7.65万吨/日,全年供水总量达36442万吨。全市水资源总量为7.03亿立方米。年末,全市拥有大中小型水库81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10座,小型70座,总库容45260万立方米

环保: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2010年淘汰关停1条立窑水泥生产线落后产能。全市已有7家国控企业、4家市属企业、1家污水处理厂安装了废水在线监控装置11套、烟气在线装置6套,全部实现了防治设施运行在线监控、污染物排放自动检测及数据传输。2010年共削减化学需氧排放量582.025吨,二氧化硫63.5吨,完成了总量减排任务。2010年,共完成地表水和区域环境噪声等项目的常规监测、辖区内地表水汉江和蛮河每月进行常规监测1次,完成了全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工作,比较全面的掌握了集中饮用水源地分布情况、地表水水源地一般污染物情况、地表水水源地水质有毒有机物情况、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工业污染源排放情况、保护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入河(库)排污口、生活污染物排放量等30多项内容的基本情况,为治理饮用水源周边污染、编制饮用水源保护规划、保障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安全:全年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40起,全年发生交通事故46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数4人,损失金额5.71万元,发生火灾事故8起,损失金额3.45万元,工矿企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人,损失金额25万元。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2010年末全市公安户籍总人口为57.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232人,其中男性人口29.01万人,增长1.8%,女性人口28.16万人,增长1.1%,全市全年出生人口6135人,人口出生率为10.8‰,死亡人口1912人,人口死亡率为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

居民生活:据抽样调查,2010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80元,增长10.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345元,增长1%。城市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4.9%。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5.53平方米。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086元,比上年增长16.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80元,增长16.2%。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5.4%。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48平方米。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4265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4351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738人。全市农村劳动力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79万人。全年发放各项社会保险费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城镇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9.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覆盖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保人数达36.64万人,参合率96%。

2010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为月收入260元,共为城市低保对象4300户、1.1万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860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为年收入1196元,全年新增农村低保对象1300人,共为农村低保对象8850户、1.85万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370万元。城乡医疗救助稳步发展,全年累计救助城乡贫困对象912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226.06万元。年末现有农村五保对象2319人,农村福利院22所(镇办15所,村办7所),集中供养五保1047人,全年发放农村五保供养金353.82万元。慈善事业日益完善,全年募集慈善资金160多万元、物资折款70多万元。其中为玉树、舟曲地震、泥石流地区灾民募捐善款25.7万元,物资折款1.05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222名,资助款32.06万元;慈善救助贫困大病家庭85户18.5万元。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全市共有重点优抚对象2126人。全年为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900多万元,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费100多万元,重点优抚对象提标经费,全部落实到位,发放率,覆盖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