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招远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11-02 烟台市招远市统计局

热点商品持续旺销,金银珠宝类、通信器材类、服装类、汽车类、家电类、皮草箱包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降幅逐月收窄。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2.74亿美元,下降7.1%。其中,出口9.10亿美元,下降0.9%;进口3.64亿美元,下降19.6%。在外贸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完成2.37亿美元,增长9.5%;加工贸易出口完成6.73亿美元,下降4.0%。

利用外资平稳增长。全年利用外资注册项目12个,下降7.7%;注册外资8041万美元,增长17.8%;实际使用外资9197万美元,增长4.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综合运输能力增强。全年旅客周转量达到35465万人公里,全市货物周转量达到248222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进一步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5998万元,增长24.1%;电话装机容量17.58万门,下降15.8%;固定电话拥有量14.71万部,下降14.3%,其中,住宅电话11.80万部,下降14.1%;移动电话拥有量44.40万部,增长15.7%;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4.48万户,增长7.9%。

旅游业逆势上升。黄金实景博览苑开业,“金、海、山、泉”特色旅游全面开启,拉动旅游收入增长。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32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6.96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7.9亿元,增长64.6%,占GDP的比重9.9%,旅游外汇收入2166.3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税收增势好转。全市境内财政总收入达到4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4.44亿元,增长23.4%。全市国、地税完成税收23.93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国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10.32亿元,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13.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10.3%。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支出得到保证。全市财政支出20.48亿元,增长13.4%。

金融运行平稳,新增贷款增加。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金额分别为263.38亿元、110.46亿元,分别增长31.3%和24.9%。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260.18亿元和103.35亿元,分别增长31.2%、20.2%。在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中,企业存款71.84亿元,储蓄存款147.26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26.64亿元和20.38亿元。在各项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76.11亿元,比年初增加8.04亿元,中长期贷款19.85亿元,比年初增加8.79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保险公司共21家,其中人寿保险9家,财产保险12家。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获得新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

科技计划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共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50项。招金集团承担的“数字化采矿关键技术与软件开发”和山东康泰实业有限公司承担的“中医按摩机器人”2个项目分别列入了国家863重点项目;山东招金膜天的“含重金属废水处理回用技术与设备”项目成功列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烟台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粉丝废水提取食用蛋白与膳食纤维产业化的建设与示范”项目列入了国家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计划;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非煤矿山重大灾害监测、预警和管理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已批复的项目还有省信息产业专项4项、省攻关计划2项、烟台重大专项1项、烟台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标准化奖励、专利补助资金和地震设备费。

科技成果工作取得了新成就。已鉴定烟台市级以上科技成果23项,其中,1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市获得山东省科技成果奖励5项,烟台市科技成果奖励7项。

知识产权工作上了新台阶。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专利申请量显着增加。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605件,增长14.4%,专利授权282件,并获得“山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称号。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了新层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61.08亿元,同比增长17.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5.05%,比年初提高2.56个百分点。目前,全市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到7家和15家,全市规模以上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的企业达到103家。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拥有普通高中6所,招生3688人,在校学生10931人,毕业生4649人;全市拥有职业中学5所,招生1357人,在校学生4156人;普通初中26所,招生6287人,在校生24876人,毕业生5961人;小学57所,招生4247人,在校生24436人,毕业生623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升学率为100%,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升学率为98.3%。

文化广电事业继续发展。文化建设取得新成绩,成功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和图书馆“一级馆”达标验收,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数量列烟台市第一位,市文化中心部分对外开放,文化一条街进展顺利。全市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7个,艺术表演场所43个,公共图书馆1个,剧院、影院、文化馆14个,博物馆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55万册。全市共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对国内广播节目2套,广播人口覆盖率100.0%。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节目1套,电视人口覆盖率100.0%。

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医院改扩建和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顺利推进,城区居民全部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6个(不包括诊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9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2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2425张,卫生技术人员2888人,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39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381411人,增长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