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招远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市有等级运动员210人,增长31.3%,体育场馆1座,体育场地388个,在全运会上取得两金两铜的优异成绩。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举办全民健身活动78次,共有21万人次参加。 十一、环境保护、城市建设 城市管理全面推进,环境卫生治理取得新成果,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全年共清运、处置建筑和生活垃圾8.03万吨,无害化处理垃圾8.03万吨,垃圾清运及时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9.8%。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均与上年基本持平。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加大,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17%。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质量达标率达到100%,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8个、烟台市级生态文明村23个。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宜居功能全面提升,金都新地标黄金阁建成开放,金泉河二期、体育公园续建等精品工程顺利完工;旧村改造迈出新步伐,完成32个村的改造规划。滨海新区开发进入快车道,区内主干道路建设及绿化、亮化配套工程进展顺利,蓝色经济优势开始凸显,春雨滨海度假、碧海林苑主体工程完工,华建旅游、大莱龙铁路办公区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按照“中国金都”城市定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城市综合功能有了较大程度提升,市域交通网络趋于完善。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达2.58亿元,增长2.5%,建成区公路里程达到185.7公里,新增4.7公里,城市道路面积305万平方米,新增10万平方米。桥梁43座,路灯7156盏,安装路灯的道路长87公里。全年投入绿化资金6630万元,完成绿化面积1045公顷,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104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8.49%。建成区面积达到27.02平方公里,新增0.56平方公里。 城市公用事业快速发展。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6.0万立方米,供水总量1660万立方米,城市供水人口达到17.19万人。液化天然气供气管道长度87.07公里,供气总量达到256万立方米,增长8.9%,用气人口达到2.53万人,增长68.7%。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28万平方米,增长5.5%。 十二、民生事业、社会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坚持人民群众普遍享受发展成果,城乡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继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725元,增长11.0%,其中工薪收入17120元,增长15.9%。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3735元,增长17.8%。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922元,增长18.8%;衣着消费支出1844元,增长24.1%;家庭设备用品服务支出1098元,增长6.5%;医疗保健支出792元,增长19.5%;交通通讯支出2639元,增长44.2%;娱乐文教服务支出1436元,增长4.4%;居住消费支出1526元,下降0.1%;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476元,增长7.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55%。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1.45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2辆、摩托车70辆、电视机160台、空调器54台、微波炉66台、电脑84台、移动电话196部、健身器材2套。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75元,增长9.3%,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的纯收入4490元,增长11.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84元,增长8.7%。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850元,增长5.3%;衣着消费支出330元,下降5.7%;居住消费支出599元,下降9.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358元,增长49.7%;医疗保健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282元,下降3.6%;交通通讯消费支出555元,增长26.7%;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649元,增长8.2%;其它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159元,增长145.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7%。全市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9.6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摩托车72辆、移动电话118部、彩电116台、电冰箱103台、洗衣机77台。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显着。全面推进福利事业与救助事业的社会化,实现了社会救助帮困制度化、网络化和经常化目标,城乡困难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年末,全市福利收养单位19个,床位2121张,全年收养1743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596人,农村居民享有最底生活保障18486人。年内福利企业达29个,安置残疾职工613,五保供养工作顺利推进。全市共有五保对象1607人,供养经费支出426万元。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全市共救助困难群众760人次。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成效显着。全市共有社会捐赠接收工作站16个,接收捐款846万元,受益15953人次。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功能不断增强。到年底,全市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单位663个,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职工达到78911人。征缴企业养老保险费达44323万元,比上年增收5496万元,增幅为14.2%,征缴率达10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727人,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达21305万元,增长45.8%。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68121人,增长2.2%,征缴失业保险费达2069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12667人,征缴医疗保险费达18536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9127人,征缴工伤保险费2246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4036人,征缴生育保险费802万元。农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到132260人,当年收缴保险金15180万元,累计结存44000万元。 十三、人口 人口小幅增长。年末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户数为207625户,人口为570571人,人口比上年增长0.3%,其中城镇人口191950人,增长0.3%。在全部人口中,男性为283679人,女性为286892人,市区人口达到16.2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295人,人口出生率为5.78‰,死亡人口4987人,人口死亡率为8.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7‰。 就业总量继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793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57人,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1163人。大力开展以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为重点的就业援助工作,帮扶“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1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1.3%。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5.46万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370元,增长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