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2-02-17 上海市闵行区统计局

至年末,全区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6个,其中医院20个(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1个,三级专科医院1个,二级甲等1个,二级乙等1,二级专科4个,一级甲等12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446人,核定床位4206张。2011年,全区医疗机构完成诊疗总人数1140.70,比上年增长4.2%。孕产妇死亡率5.26/10万,婴幼儿死亡率3.24‰,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59.3/10万,控制在较低水平。全区共接种疫苗129.27万针次,网上预约率、付费率分别为25.2%和32.3%。

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全面开展实名制预约服务、POS机刷卡付费服务、自助挂号和H-ATM便捷缴费服务、电子排队叫号服务、轮椅租借等便民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全年,开展实名制预约服务26.45万人次,自助挂号收费服务74.02万人次,POS机刷卡付费服务8.4万人次,累计金额6006万元,电子排队叫号服务444.18万人次,轮椅租借4.03万人次,雨伞租借2602人次,切实方便市民看病就诊。组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团队,实施全病程管理,开展心理卫生进社区工作。

以在职职工和青少年为重点,着重打造品牌健身项目。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开展“全民健身e起来”广播操主题活动。首次推出全民健身四季主题活动,全年组织开展了乒乓球、门球、篮球和太极拳主题活动,共有5.8万多人次直接参与。全年区镇(街)两级共组织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千余次,举办区级体育活动和赛事50余次。积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全年共组织12个大项22个单项的阳光体育竞赛活动,新增网球、游泳赛事,全年共吸引2.24万名学生参与。

2011年,向上一级训练单位输送一线运动员5名、二线运动员78名。上海女子曲棍球队获全国女曲锦标赛亚军、全国女曲冠军杯赛亚军。组队参加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闵行区代表上海市参赛,共派出346名运动员参加田径、游泳、跳水等16个大项的角逐,获得17枚金牌、9枚银牌、17枚铜牌,总分1021.5分,金牌数名列57个参赛城市的第四名,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组队参加上海市第七届农民运动会并承办乒乓球比赛。各街镇和体育社会组织派出500余人参赛,获得7枚金牌、9枚银牌、5枚铜牌,被组委会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组织奖”等。

继续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开放力度,年内交大致远游泳馆和区游泳池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新建7个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在3个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建成百姓游泳池和健身房,新建4条百姓健身步道,超额完成在部分旧小区新建40个健身点的任务,新建1个公共运动场和3个农村家园。新增体育设施面积12.73万平方米,全区体育场地总面积达415.73万平方米,共有11个社区体育活动中心、25个社区公共运动场、64个农村健身家园、1057个社区健身苑点。全区具备开放条件的87所学校室外场地和34所学校室内体育场馆全部向社区开放,全年有60多万人次到学校体育场地参加健身。区属场馆每月5日和8月8日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年共接待健身市民100.93万人次。

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市场化运作不断加强,确保2011年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第六届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和2011年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的顺利进行。体育彩票全年销售总额2.1亿元,创历史新高。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48.40万人,其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124.08万人。户籍人口98.48万人,比上年增长1.8%。其中非农业人口92.26万人,比上年增长2.9%。出生人口9065人,出生率9.2‰,比上年下降0.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6942人,死亡率7.0‰,与上年持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5%。平均期望寿命82.90岁,其中男性80.56岁,女性85.34岁。外来流动人口115.69万人,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1.3%。

继续实施“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市场监管”计划。全区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岗位3.41万个,完成全年指标的113.8%,其中征地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8722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74.4%。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1.41万人,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1.47万人指标数之内。全区组织4.5万名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外来从业人员培训3.0万人,完成全年指标的200.2%。完成高技能人才培训2978人。

全区新增青年见习基地33家,参加见习学员1207人。认定市级就业困难人员563人,安置482人。认定区级就业困难人员273人,安置244人。共受理3102家企业社会保险费补贴申请,一次性兑现2010年社会保险费补贴2.04亿元。成立“创业导航工作室”,帮助成功创业1060家,带动就业人数7609人。在全区“一个中心、三个园区、街镇就业服务站”运作模式推动下,共推荐录用来沪人员上岗1.4万余人。组织市级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其中8人荣获“市优秀农民工”,28人荣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称号。

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578元和20201元,分别增长11.6%和13.1%,城乡可支配收入比由上年的1.53:1缩小到1.51:1。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06亿元,比年初增长13.2%。

新创建“上海市节能省地型四高小区”3个,总建筑面积约85.3万平方米。4个小区通过了“上海市节能省地型四高小区”的验收评审,总建筑面积75.8万平方米。全年完成公建配套项目32个,建设面积10.71万平方米,公建配套计划投资2.39亿元。廉租住房受益面不断扩大。至年末,全区新增廉租住房配租家庭143户。全年共发放租金补贴529万元。全区廉租住房配租受益户数累计达到1283户。

围绕深化城保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保服务方式。至年末,全区“城保”参保户达2.91万户,缴费人数68.49万人。全年“城保”基金征缴额达81.13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其中,养老保险基金征缴52.39亿元,医疗保险基金征缴22.76亿元,失业保险基金征缴4.15亿元,生育保险基金征缴0.94亿元,工伤保险基金征缴0.89亿元。年末城镇社会保险退休人员14.74万人,月平均养老金约2079元,比上年增长15.1%。有序推进“镇保”、“综保”转“城保”工作。通过三个月集中申报转储,全区29.26万名“综保”参保人员转入“城保”,4.01万名“镇保”人员转入“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