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六、行业经济 (一)农业 2011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1.7亿元,增长4.2%,其中农业86亿元,增长4.4%,林业14.8亿元,增长6%,牧业77.6亿元,增长3.4%,渔业6.9亿元,增长4.2%。全年粮食产量178.5万吨,增长2.7%;水果产量20.7万吨,增长5.9%。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超过60%,出栏生猪427万头,存栏稳中趋升,养殖效益大幅提高;出栏牛羊58.2万头,家禽出笼2033万羽,水产品7.5万吨。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59.9万千瓦,增长6.7%,农村农业机械化率达到62.1%。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82亿元,增长19%。 (二)工业、园区、建筑和房地产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201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847.3亿元,增长18%,下降2.1个百分点,工业占GDP比重为54.2%,提高2.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721.9亿元,增长19%,回落6.2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上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2%;股份制企业增长15.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5.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29.4%。全市六大支柱产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医药食品加工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9.8亿元、95.4亿元和51.1亿元,分别增长23.2%、31.6%和24.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12%、3.1%和2.7%,增幅有不同程度回落。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43.6%,提高22.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9.1亿元,增长27.7%,实现利税151.2元,增长24.5%,实现利润72.1亿元,增长15.5%,企业亏损面为4.5%,下降1个百分点。全市“5115”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73亿元,增长25.8%,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5%。连续第五年获得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称号,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园区经济稳步推进。2011年,全市园区在建设项目267个,增加38个,其中新投产项目156个;完成投资282.9亿元,增长23.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20.3亿元,增长66.7%;实现园区技工贸总收入1552亿元,增长19.3%,工业增加值470.9亿元,增长27%,利润总额58.1亿元,增长3.6%,上交税金53.6亿元,增长9.1%。园区投资占全市投资的33.3%,提高1个百分点,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55.6%,下降3.7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64.7%,提高0.9个百分点。株洲高新区完成技工贸收入1050亿元,成为继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后,全省第三个迈入千亿的产业园区。 建筑房产业健康发展。2011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98.2亿元,增长11.7%,回落8.4个百分点。全力抓好质量安全监管,全年受监项目246个,共创建省级标化工地33个、省标化工程20个、省优工程13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总体形势平稳,质量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建筑节能应用逐步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32个,总面积105万平方米,沿江风光带酒吧街水源热泵中央空调安装工程等项目成为典型工程。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601.8万平方米,增长17.1%,其中现房134.2万平方米,增长33.5%,期房467.6万平方米,增长13.1%;实现商品房销售总额225.6亿元,增长47%,其中现房销售总额为41.9亿元,增长38.6%,期房183.7亿元,增长49.1%。 (三)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电信业 2011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60.6亿元,增长1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增长17.1%。在建高速公路257公里,改建干线公路275.6公里,开工建设干线公路405公里,改造农村公路1180公里。全市公路货运周转量142亿吨公里,增长24.7%;公路客运周转量70.2亿人公里,增长20.1%。全市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为50.9万台,其中汽车18.7万台,增长21.4%;载客汽车13.7万台,载货汽车3.9万台,其他汽车0.9万台。城区627台公交车电动化置换任务全部完成,成为全国首个公交车电动化城市,城区“双燃料”出租汽车610台,保有比例达30.9%。全市邮政电信业务总量29.6亿元,增长19.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5.8亿元,增长16.2%,邮政业务总量1.6亿元,增长25.1%。 (四)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市场健康发展。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2.6亿元,增长17.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234.7亿元,增长36.1%,金银珠宝类、汽车类、家具类、食品烟酒类商品增长较快。按地域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66.2亿元,增长18.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4亿元,增长15.4%。按行业分,批发业30.9亿元,增长20.2%;零售业409.6亿元,增长19%;餐饮业55亿元,增长8.2%;住宿业6.9亿元,增长28.2%。中国驰名商标和着名商标分别达到20件和155件,株洲市获评“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 外向经济稳步发展。2011年,全市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164.7亿元,增长28.7%,利用内资项目340项,净增80项;实际利用外资4.9亿美元,增长22.2%,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0个,增长34.3%。全年进出口总额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其中进口8.1亿美元,增长4.1%,出口10.5亿美元,增长51.7%。对美国、日本、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分别出口20298万美元、7161万美元、7357万美元和3268万美元,分别增长47.9%、69.1%、34.8%和26.7%;对英、法两国出口分别下降3.4个和7个百分点。 旅游产业加快发展。2011年,全年实现旅游总人数1625万人次,增长33.2%;旅游总收入109.6亿元,增长33.6%,实现旅游创汇3348.7万美元,增长45%;神农谷、酒仙湖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家红军标语博物馆建成开馆;国际品牌酒店希尔顿、万豪相继开工建设。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到262家,省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12家,共接待游客261.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芦淞服饰城综合提质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获评“中国(中南)服装第一街”称号。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