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国内贸易】 国内贸易平稳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批发零售业共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33.8亿元,增长16.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2.3亿元,增长24.8%。城乡市场消费基本保持同步增长,其中城镇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3%;乡村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1.8亿元,增长16.4%。 商品市场繁荣兴旺。截至年末,全市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9家,营业面积428.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成交额1623.1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全市有5家市场年成交额突破百亿元,分别是江苏凌家塘市场、江苏长江塑料化工交易市场、江苏湖塘纺织城、常州钢材现货交易市场、常州龙成钢材城,成交额分别达到206.1亿元、202亿元、184亿元、120.8亿元、116.7亿元。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交通运能不断提升。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5644万吨,货物周转量109.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0%、22.5%;完成旅客运输量1575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89.7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9.4%、22.9%。港口货物吞吐量9521万吨,其中长江常州港货物吞吐量2768.7万吨。全年外贸货物吞吐量390.6万吨,比上年增长14.3%;集装箱吞吐量13.4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26.4%。民航常州机场全年进出港旅客93.4万人次,航空运输货物8362.7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1.9%、24.5%。全市机动车拥有量继续增长,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5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3.5%,其中私人汽车43.4万辆,增长28%。 通信行业加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发送特快专递425.1万件,增长28.6%。通信业务收入54亿元,比上年增长6.9%。年末本地电话用户数15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60.5万户,其中3G用户达到84.3万户,全年短信业务量44.3亿条。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数达107.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1.3%,其中宽带网用户96.1万户,增长22.8%。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信贷有序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902.2亿元,比年初增长7.7%;贷款余额3406.4亿元,比年初增长12.8%,其中各项短期贷款1840亿元,比年初增长21.1%。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483.6亿元,比年初增长14.2%,其中个人住房贷款462.3亿元,比年初增长13.5%。 保险业务发展较快。截至年末,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保险公司共57家,比上年增加9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9.7亿元,增长21.3%;寿险保费收入70.4亿元,增长13.4%。全年保险赔款、其它各类给付支出25.2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2%;寿险赔付支出2.0亿元,增长27.9%,其它各类给付支出8.6亿元,增长29.2%。 证券市场交易趋冷。年内新增5家证券营业部。23个证券营业部全年证券交易总额4839.1亿元,比上年下降27.3%,其中股票、基金、债券分别成交4779.2亿元、53亿元、6.8亿元,分别下降27.3%、28.9%、17.3%。年底资金账户53.5万户,下降4.7%,持有A股股票市值293亿元,下降14.1%。 【旅游业】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25.9亿元,比上年增长21.8%;接待国内游客3360.9万人次,增长19.9%;国内旅游收入398.5亿元,增长22.2%。全年接待入境游客41.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和21.4%。环球动漫嬉戏谷、环球恐龙城5D互动电影、超级大海啸、南山竹海二期历史文化区、春秋淹城旅游区百灵水世界、春秋王宫等一大批旅游新项目先后建成开放。至年末,全市共有国家5A级景区1家,国家4A级景区11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7家。旅行社发展到111家,1家旅行社进入全省旅行社20强,1家旅行社进入全国旅行社100强;星级酒店发展到65家,其中五星级酒店6家,四星级酒店26家。 【固定资产投资】 有效投入不断加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3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0亿元、1295.8亿元和103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2%、19.3%和20.7%。工业投资稳定增长,投入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2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五大产业完成投资961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74.3%,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势明显,全年完成投资576.7亿元,比上年增长95.2%,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44.6%,比上年提高17.2个百分点。 房产投资较快增长。列统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年完成投资565.9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住宅完成投资402.9亿元,比上年增长39%;商业营业用房、办公楼分别完成投资82.5亿元、28.3亿元,增长21.3%、51.5%。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达392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4%,其中新开工面积1435.3万平方米,增长8.5%;商品房竣工面积648.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91.5万平方米,下降0.9%,其中住宅待售面积71.2万平方米,下降17.7%。 二、改革开放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年内新增私营企业1.2万户,私营企业累计达7.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1.9%;新增个体工商户3.8万户,个体工商户累计达17.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4%。全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2170.1亿元,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70.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2%、18.9%。民营经济全年完成增加值23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9%,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6.2%提高到66.8%;上缴税收362.5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在全市税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3.4%提高到63.7%。 【开放型经济】 外贸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8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出口193.6亿美元,增长24.4%;进口92.7亿美元,增长38.1%。机电产品出口103.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份额的53.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1.1亿美元(按商务部高新技术类统计口径),占全市出口份额的21.2%。全年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共360家,比上年增长25.4%。全市新增国家级出口基地1家,新获认定省级出口品牌32家,市级出口品牌53家。传统市场出口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对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市场的出口分别为51.5亿美元、35.4亿美元、17.4亿美元、18.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24.4%、22.1%和32.3%。新兴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对东欧、拉美、大洋洲和中东等市场的出口增幅分别达68.9%、46.6%、29%和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