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文化事业】 文化工作成效显着。全年公共图书馆图书总流通132.2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125.3万册次,博物馆全年接待参观者94万人次。常州市图书馆戚区分馆、上书房分馆分别挂牌,在江苏省内率先探索开通了电视图书馆,推进城区街道社区信息共享工程按新标准建设。启动并推进“我为城市文明添光彩”主题活动和“幸福广场周周演”系列活动。通过全国第三次文化馆站评估定级省级验收。文化惠民工作深入开展,完成各类公益性演出1900场,低票价经营性演出3200场。公益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服务水准不断提升,接待观众400万人次,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展览110个。农村文化工作有序推进,央视于2011年11月初进行了专题报道。 文艺精品异彩纷呈。常州历史上投资最大、阵容最强的大型交响锡剧《天涯歌女》社会反响强烈,成为江苏省戏剧节开幕式剧目并晋京演出。原创滑稽戏《逼煞钱师爷》成功上演。地方文献《常州词派研究丛书》(6册)、清代地方文史大成《常州赋》、《常州锡剧论文荟萃1950—2010》正式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节目48件作品获省政府奖,其中一等奖11件,二等奖19件,三等奖18件,为历年最好成绩。《长湖荡歌》获全省“市县代表性歌曲大赛”优秀作品奖。《常州白泰官》获第四届江苏曲艺“芦花奖”文学奖,《七彩人生》获节目奖、表演奖。建党90周年献礼片《秋之白华》获得较好反响。全市13个项目入选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共获得总额为1680万元的资金扶持。 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自办广播节目套数7套,全年播出时间43938小时,自办电视节目8套,全年播出时间49428小时,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均为100%。网络改造力度加大,全年完成有线电视网络双向传输改造33.3万户,有线电视用户达112.7万户,比上年增加5.1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06.8万户,比上年增加15.7万户。获得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金鹿奖、金帆奖等45个省级奖项,为全省第一。江苏省5个国家级广播电视先进台站常州占2席。全年《常州广播电视报》发行量327.6万份。 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全面完成常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市共普查文物点1677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1270处。新增省级文保单位23个,累计达50个。完成清凉寺修缮与环境整治工程(一期)、大成一厂老厂房刘国钧办公楼修缮工程、孟河古城墙修复工程等项目;完成武进胥城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内的考古调查勘探、戚机厂燃机二期工程考古调查勘探、溧阳弘博热电二期工程考古调查勘探等多项工作;8个项目入选第三批江苏省非遗名录,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出版发行《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组织参加2011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获得一金三银。在“2011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摘得12金、13银、11铜和2个优秀奖。 【卫生事业】 医疗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01个,其中各级各类医院、卫生院92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卫生技术人员2.3万人,其中医生10376人、注册护士8550人。全市平均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9人、医生2.2人、床位3.6张。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44.2万份,建档率为75%,其中65岁以上老人建档率达到95%;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到98.1%、98.1%和97.5%。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规定目录范围内的基本药品,统一网上采购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截至年底,网上采购基本药物4.4亿元,销售4.2亿元,让利幅度35%以上。科研教学实现突破,创建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医学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2个,7人入选省医学重点人才。 农村医疗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口达187万人,参保率继续保持100%。人均筹资305元,比上年提高60元。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为73.5%,实际住院补偿比52.8%。全面开展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2例白血病、17例先心病患儿得到新农合基金补偿。截至年末,全市拥有省级卫生镇27个、省级卫生村542个。 【体育事业】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2011李宁杯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常州站)、2011亚洲女子手球锦标赛暨2012伦敦奥运会资格赛、中美篮球对抗赛等4项国际级比赛、18项国家级比赛、10项省级赛事,央视直播25小时。常州籍运动员全年在重大比赛中获得25项冠军,其中世界冠军2项,亚洲冠军1项,全国冠军22项。 全民健身扎实推进。全面实施城市社区和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提档工程”,全市新增社区健身活动场所63个,完成了对城区2004年以前建设的170个健身工程(点)的器材整新工作,对城区2004年以后建设的630个健身工程(点)下拨器材维修管理经费,对老小区改造过程中的7处场所配套建设了公共体育设施,清潭全民健身中心开工建设。青枫公园、武进健身广场被评为江苏省仅有的两家“国家级健身广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市组织开展区级以上全民健身活动150多场,乡镇、街道以上活动200多项次,参与活动人数超过35万人。新建市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0所,发展俱乐部会员2500人。整合社区晨晚练点的项目布局,新建社区晨晚练点80个。全市体育人口比重达52.6%。连续第15年获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和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全年发行体育彩票10.8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四、人口、民生与社会保障 【人口与就业】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362.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6%;暂住人口达133.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2%。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8.7%,节育率达88%,独生子女率为79.7%;当年全市出生人口29007人,死亡人口2214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 创业就业工作不断推进。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8万个,比上年增长3.3%,新增就业10.6万人,增长17.1%;扶持创业3595人,创业带动就业1.8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9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继续强化技能培训工作,全年完成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6.2万人,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1.1万人,高技能人才培养2.3万人。 【人民生活】 居民收支稳步增长。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29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889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6%、10.3%,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8%,比上年上升3.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14838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20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13.1%,居民恩格尔系数35.5%,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71.2亿元,当年新增150.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