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2-03-08 常州市统计局

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表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 各组比重(%)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2000元以下 12.9 8502

12000—18000元 17.0 14918

18000—24000元 21.6 20908

24000—30000元 16.0 26534

30000—36000元 10.1 32525

36000—48000元 10.0 40699

48000—60000元 5.0 53203

60000元以上 7.4 112127

安居工程继续推进。截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8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3.3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3平方米。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全年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022套、新开工公共租赁住房14013套、新增经济适用住房1376套、新建限价商品房3389套、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56.5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016户。住房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区(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新增经济适用房购房签约461户,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718户,新增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保障家庭461户,新增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家庭1131户,新增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1567户。全市住房公积金扩面人数11.4万人,全年发放公积金贷款1.1万户,金额28.6亿元。全市老小区综合整治80万平方米。

【市场物价】

物价指数高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5。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现“七涨一平”的格局,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居住类、烟酒类价格分别上涨6.3%、4.4%、3.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衣着类价格分别上涨2.4%、1.5%、1.6%、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与上年持平。

【社会保障】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截至年末,共有113.7万人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比上年末增长6%;88.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增长11.9%;149.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增长11.9%。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综合覆盖率在97%以上。五大保险基金征收达1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7%;支出89.2亿元,增长16.7%。全市医保定点住院医疗机构152家,门诊医疗机构206家,定点零售药店627家。市区企业退休人员月养老金提高至1661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月基础养老金提高至80元,城镇老年居民月养老补贴提高至220元,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60%。全市参加新农保49.6万人,参保率达99.5%,享受基础养老金42.3万人,比上年增长11.9%。

【社会福利与救济】

慈善救助有序开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92个,床位总数达14453张,收养人数达9704人;福利企业总数达到302个。全市30283户、56712人纳入低保范围,其中城镇低保对象10891户、20439人,农村低保对象19392户,36273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4亿元,15582人次得到医疗救助,比上年增加3088人次;救助金额达2383万元,增长56.3%。全年发行福利彩票9.3亿元,增长59.5%。慈善事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截至年末,全市各级慈善会累计募集和认捐慈善总额达18.79亿元,累计发放救助金3.95亿元,救助惠及各类困难群众40.56万人次。年内全市各级慈善会共发放救助金8348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5.56万人次,市慈善总会共发放各类救助金2490.58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9万余人次。

五、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常州机场新航站楼、京沪高铁常州北站建成运营,西绕城高速公路、龙江路高架南延等工程建成通车,常溧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苏南运河、丹金溧漕河等三级航道整治工程进展顺利,串新河枢纽、南运河枢纽、大运河东枢纽等城市防洪节点工程全力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完成永宁北路、中吴大道东延等道路建设,南部新城扎实推进武宜路片区综合改造工程,滨湖新城商业综合体项目启动实施。

【公用事业】

公交优先成效显着。全年新辟公交线路11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9条,年末拥有公交线路167条,公交线路长度3138公里,运营车辆2600辆,分别较上年末增长3.7%、5.3%、3.3%。车辆安全舒适以及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新增空调公交车辆689辆,市区公交车实现100%空调化,GPS安装率达100%。公交总行驶里程1.5亿公里,比上年增长2.1%;总客运量4.1亿人次,增长4.5%,日均客运量111.6万人次。快速公交日均客运量29万人次,达到公交日均总客运量的26%,最高峰客运量达到46.3万人次。快速公交系统成功入选全国“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

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数字化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居民住宅区治安防范进一步加强。156个老小区门岗设施已基本投入使用;80万平方米老小区提升工程防范设施补建到位,实现老小区保洁、保绿与保安一体化管理。城区供水总量2.9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1.2亿立方米,供水普及率达100%。全社会用电量331.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8亿千瓦时,增长1.9%。年末市区管道燃气用户达53.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3.3%;城市供气气化率达99.1%。全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54.5万吨,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1.6%。年底城市路灯总数16.7万盏,比上年末增长9.8%。

六、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与治理】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巩固提升市区60条河道整治成果,完成市区外围黑臭河道整治40条,3条入太湖河道和主要湖泊水质总体有所改善。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3天,占总天数的94%。生态市建设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成为全国第二个通过生态市建设国家考核的地级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7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7.3分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15个全国环境优美镇提升创建为国家级生态镇,建成国家级生态街道2个、国家级生态村5个,新增省、市级生态村85个、绿色社区34家、绿色学校54所和环境教育基地3个。

【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品质提升。实施深化五大特色绿化工程,完成投资8.3亿元,新增绿地578.1公顷。高铁生态公园总投资1.8亿元,已新增绿化面积32公顷;太湖湾嬉戏谷绿化工程已完工,新增绿地面积44公顷;高铁南北广场绿化、玲珑花园北侧绿地、太湖路北侧绿地、龙江路—黄河路交叉口绿地已完工,新增面积9.9公顷;紫荆公园东经120°标志塔框架完成吊装。组织实施西绕城高速公路和泰州长江公路大桥连接线常州段绿化、锡溧漕河航道整治绿化、花海大道南段绿化以及新北区多条道路绿化工程,完成高架桥二期桥柱、城际铁路地道垂直绿化。年末建成区绿地面积达6648.7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704公顷,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3.4%和4.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2.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2%,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38.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