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鹿城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3-08 温州市鹿城区统计局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全区现有区属小学43所,初中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幼儿入园率99.5%,小学、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比率达到97.7%,“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100%。深化集团化办学,集团学校从5所发展到10所,校区从11个发展到31个。稳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全区中小学招生全面实行免费免试就近入学,并适度调整6大名校集团的施教范围,扩大名校的招生范围。教育优质资源总量进一步增加。创建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11所、市素质教育示范校6所、市现代化学校3所,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达到65%,市信息化达标学校37所、校园网48所。连续三年荣获浙江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先进单位。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20项,举办金秋文化节等系列文化活动93场,组织送戏下乡120场,送电影下乡1303场,基层文化活动695次。创建9个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获“东海明珠”文化工程1个,市“金海岸文化网”1个,省市级文化示范社区5个。组织“非遗”项目参加省、市举办的大型展示活动和进校园传习活动,完成省、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和传承基地的申报工作。

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全区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单位1400余家,其中娱乐业125家,网吧176,印刷单位490家,出版物经营单位310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136家,演出场所40家,演出单位3家。全年文化主管部门出动执法人员1420人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792家次。

体育事业取得骄人业绩。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上,我区运动员取得4金、1银、2铜,首届青奥会夺取2金1银,在十四届省运会上我区运动员以119.3枚奖牌,位居全省各县(市、区)团体总分和奖牌数第一。临江镇被命名为浙江省体育强镇,汇车桥等10个社区被命名为省级体育先进社区,芳园社区等11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体育俱乐部,岙底等2个村被命名为市级体育俱乐部;建成省小康体育村5个、灯光篮球场4个、健身苑(点)60个、篮球场2个、门球场2个、羽毛球场5个,篮球场亮灯工程9个,配备了室内外乒乓球桌81张,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的健身环境。

城乡卫生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启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基本构建全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全区建成公立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5所,成立温州市120急救中心鹿城西片分站,已为全区46.5万名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随访管理。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人均门诊费用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前相比下降18%,门诊人次同比增长65%,业务量同比增长61%。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13.66万人,参合率99.81%,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20元,比上一年度增加70元。

十、社会保障和福利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2010年末,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80万人,比上年增加2.5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20万人,比上年增加2.5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23万人,比上年增加1.2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9.01万人,比上年增加1.3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49万人,比上年增加1.32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迅速启动,全区5.05万人首次参保,其中2.82万人领取了政府提供的每月不低于60元的基础养老金。

就业帮扶体系进一步健全。2010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6266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53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57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143个社区、98个村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活动,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各类收养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4076张,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753个。71名农村“五保”和53名城镇“三无”对象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全年优待优抚对象2499户,比上年增加471户;低保对象4731户8839人,比上年增加236户416人;发放物价补贴349.2万元,发放医疗救助资金869.2万元,财政安排低保资金2877.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311.0、137.5和565.4万元。全区办理结婚登记6771对,离婚1263对。全年全区慈善总会共募集资金2330万元,比上年增加1778万元。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2010年末,全区有12个街道,4个镇、5个乡,141个行政村,167个社区居委会,比上年减少1个行政村和增加1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294.38平方公里。年末户籍人口71.40万人,比上年增加0.70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5.60万人,女性人口35.80万人;非农业人口54.5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82万人,死亡人口0.54万人;暂住人口73.62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率90.3%;出生人口性别比110.46(女性为100);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89.29%;累计有6.69万对一孩父母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66元,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687元,增长12.1%。城乡统筹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35∶1缩小为2.31∶1,差距连续五年缩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412元,增长12.1%,恩格尔系数为32.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615元,增长1.9%,恩格尔系数为48.2%。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其中每百户城乡居民拥有手机分别为197和239部,家用电脑92和76台,空调器181和147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