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宁海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11年末全县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市级科技型企业8家,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1.91亿元、销售93.83亿元、利税9.73亿元、出口创汇7.56亿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29.33亿元,增长18.8%,新产品产值率26.7%。全年工业投入技改资金35.37亿元,增长42.8%,志清实业项目列入2011年国家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0个项目列入2011年度宁波市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重点技术改造专项,4个项目列入2011年度宁波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项目。 建筑业生产加快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53.95亿元,增长61.6%,实现利润总额2.29亿元,下降36.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4.65万平方米,增长64.1%。年末拥有一级资质企业3家,二级资质企业12家,三级资质企业24家,专业承包企业8家,劳务分包企业5家。 供电、用电量增速放缓。全年供电量22.1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0%。全社会用电量22.21亿千瓦时,增长8.0%,其中:农业用电量0.26亿千瓦时,增长18.7%;工业用电量15.82亿千瓦时,增长7.1%;建筑业用电量0.3亿千瓦时,增长3.8%;第三产业用电量1.92亿千瓦时,增长11.4%;城乡居民用电量3.9亿千瓦时,增长9.6%。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6亿元,增长23.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3.53亿元,增长3.5%;民间投资57.59亿元,增长15.7%。工业投资37.92亿元,增长43.9%。投资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实现第三产业投资79.28亿元,增长19.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5.7%。 重点实事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重点实事工程49.68亿元,其中重点工程37.34亿元,实事工程12.34亿元。水利设施加快完善,胡陈港灌区综合治理完成,山塘水库整治、小流域治理、下洋涂围垦、颜公河干流整治、车岙港水库清淤、杨梅岭水库维修加固加快施工,白溪下游段白峤港防洪治理开工建设,颜公河调蓄池施工前期工作完成,双盘三山涂围垦、西店新城围填海前期工作不断深化。水务统筹全力推进,城北污泥处理工程建成,临港污水处理厂一期主体建成,颜公河截污工程东苑小区、正学明渠截污改造完成,宁东污水处理厂一期加快施工,西店管线改造开工建设,城南污水处理厂一期前期工作继续深化。电网建设加快推进,110KV桃源变三期扩建建成,配网改造及农网智能化建设全面启动。交通设施不断完善,枫槎岭隧道及接线一期建成,枫槎岭隧道及接线二期、甬临线山河岭至岔路段复线、甬临线梅林至山河岭段改道、甬临线岔路至桐洲段改造加快施工,客运中心迁建开工建设,花山隧道及接线一期前期工作继续深化。产业平台加快搭建,宁东新城(经济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园区建设、望海工业区、城区中小企业安置区有序推进,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宁海湾大道、滨湖西路、滨湖东路、凝望路一期加快施工,滨海工业区二期前期工作不断深化。旅游开发逐步深入,前童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宁海湾游艇俱乐部、天河度假中心一期加快施工,上金国际文化广场前期工作不断深化。公共服务日趋完备,妇幼保健院迁建完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一期主体建成,第一职业中学迁建一期建成、二期主体结顶,行政服务中心、十里红妆博物馆主体结顶,社会治安巡防中心、技工学校迁建、第一医院住院楼开工建设,气象科技中心施工前期工作完成,中医院及卫校迁建、党校迁建前期工作继续深化。 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投资额33.91亿元,增长26.7%,商品房施工面积233.4万平方米,增长51.3%,竣工面积38.6万平方米,下降25.5%,商品房销售面积30.72万平方米,增长18.9%,销售额22.24亿元,下降26.4%。 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持续走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亿元,增长19.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96.82亿元,增长18.9%;餐饮业11.18亿元,增长20.1%。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82.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6.7%,服装类增长24.5%,金银珠宝类增长12.3%。全年新增汽车9348辆。 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比上涨5.3%。八大类商品价格呈“七升一降”状态,其中,食品类价格累比上涨12.0%,居住类价格累比上涨6.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累比上涨4.6%,衣着类价格累比上涨3.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累比上涨1.9%,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累比上涨1.0%,烟酒类价格累比上涨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累比下降2.1%。通胀压力明显缓解,CPI从7月份106.4%逐步回落至全年的105.3%。 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2.79亿美元,增长12.5%,其中:出口总额20.86亿美元,增长12.2%;进口总额1.93亿美元,增长15.6%。全年生产企业出口11.24亿美元,增长13.9%,占出口总额的53.9%;机电产品出口额14.98亿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71.8%,增长13.1%。利用外资稳步发展。2011年全县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7个,增长42.1%,合同利用外资13711万美元,增长22.6%,实际利用外资7549万美元,增长83.6%。全县完成境外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2258万美元,增长49.8%。 旅游业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提出“大景区”战略,促进乡村休闲旅游县域一体化发展,我县旅游体制改革纳入全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成功申请设立“5.19”为中国旅游日,同时国家旅游局和浙江省政府在我县举办了格局高、规模大、影响广、特色鲜明的首个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打响“中国旅游日发祥地”品牌,宁海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景区创级力度加大,森林温泉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市级服务业基地,并启动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已完成申报工作;梁皇山成功创建3A级旅游区,前童古镇创建4A工作通过省局验收。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2.81亿元,增长17.0%,接待国内游客687万人次,增长16.5%,接待入境游客4.3万人次,增长13.0%,创汇1989.35万美元,同比增长11.7%。 交通和邮电 2011年全力夯实惠及民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一环八射三纵七连”公路网主干线建设。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10.8亿元,其中同三高速宁海互通至浙江沿海高速蛇蟠互通连接线一期工程完成投资8540万元,已建成运营,二期工程完成投资1亿元;甬临线梅林至山河岭段改道工程完成投资1.07亿元;甬临线山河岭至岔路复线工程完成投资1.12亿元;甬临线岔路至桐洲段改建工程完成投资0.37亿元。全县公路总里程1539.25公里,公路密度83.506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65公里,一级公路100.053公里,二级公路56.501公里,三级以下公路1332.046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