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泰兴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城市建设稳步推进,镇村面貌不断改善,城市化率达52.8%。当年城建投入65亿元,城区道路交通状况有效改善,完成了江平路改造工程、太平路、学院路南延等道路建设,延陵桥建成通车。长征路北延、江平路南延等工程有序推进。鼓楼、华泰等8个老小区和后街背巷改造顺利完成。改造、新建城市绿地面积24万平方米。新建农村公路177公里、农桥116座、泵站305座。疏浚整治中沟、村庄河道346条,打造新庄台49个。乡村供水质量得到保障,乡镇(街道)水厂回购逐步推进;建成城乡垃圾中转站14个,日处理能力350吨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投入使用。全市获省文明城市称号。 技改项目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技改投入273.85亿元,比上年增长37.6%。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1个,总投资283.6亿元。其中:1亿美元或7亿人民币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205.2亿元;新兴产业项目17个,总投资107亿元。全年亿元以上项目竣工18个,总投资60亿元。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大幅攀升。全市公铁水运输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泰兴火车站年货运量突破10万吨;营业性公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3%和2.5%;营业性公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4%和22.3%;水路货运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31.4%。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05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公里,一级公路154公里。334省道城黄段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公交新站完成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全市“江苏快客”车辆达59辆,“江苏快货”品牌线路达10条。辖区内航标正常率达100%,干线航道通航保证率达95%以上。出租车公司化经营改造成效明显,更新出租车593辆。农交客运公司化经营改造全面完成,9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可覆盖221个村,覆盖率达69%。七圩汽渡“汽渡5号船”成功创建全国“工人先锋号”。 邮政电信业稳定发展。全市邮政电信业务收入7.88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90亿元,增长18.6%;电信公司电信业务收入2.61亿元,增长7.7%;移动公司电信业务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8.6%;联通公司电信业务收入0.46亿元,同比增长13.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7.75万户。本地电话用户31.2万户,其中城镇用户8.59万户。宽带数字网用户达12.19万户,净增1.15万户。 红色旅游业较快增长。全市旅行社18家,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全年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纪念馆全年接待观众15万人次,朱东润故居免费接待中小学生4万多人次。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营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67亿元,增长16.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45亿元,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1%和10.4%。按行业分,全市批发业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04.82亿元和21.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3%和18.5%。按经营单位规模分,限额以上单位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5亿元,比上年增长28.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消费持续上升。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增长22.8%,衣着增长22.5%,居住下降11.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增长9.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增长10.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6%,文教娱乐占家庭消费比重为18.2%。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类增长8.3%;文教娱乐服务类增长21.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1%,文教娱乐占家庭消费比重为17.9%。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加权为36.0%,稳定在小康目标值内。 七、开放型经济和私营个体经济 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成功举办经贸科技洽谈会等招商活动,进出口规模及吸引外资规模持续扩张。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77900万美元,同比增长42.5%。其中出口总额93137万美元,增长41.9%;进口总额84764万美元,增长43.2%。新批协议注册外资117691万美元,增长34.4%;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2126万美元,同比下降15.1%;完成外经实际营业额11751万美元,增长28.1%。 私营个体经济健康发展。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987家,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405家;新增个体户6254户。2011年底,全市私营企业10235家,个体户37543户。私营个体注册资本金达279.35亿元,比上年净增45.61亿元。工商注册个私从业人员22.56万人,比上年增长3.9%。私营个体经济税收收入5.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存贷规模平稳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币)388.01亿元,同比增长14.6%;比年初增加49.3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0.63亿元,同比增长14.9%;比年初增加32.52亿元。积极贯彻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全年贷款逐季攀升。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8.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9%;比年初净增43.9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8.94亿元,较年初增加30.6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97.53亿元,较年初增加12.65亿元;票据融资余额11.54亿元,较年初上升0.71亿元。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地方经济,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全年开办中小企业金融超市5期,为225家小微企业融资8.41亿元。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80亿元,比上年增长21.8%;保险业务支出3.32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人民保险公司财产保费收入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7.9%;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产出成果丰硕。全年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138项,其中国家级“火炬”、“星火”项目6项;省级“火炬”项目10项;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3项。成功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0个,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家。市内各类主体与院校所签订各类政产学研合作项目100多项,初步构建了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年内建成省院士工作站2家,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泰州市级科技进步奖18项。全年专利申请276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43件;专利授权量100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7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列泰州市第一。连续第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市共有普通中学49所,在校学生5.95万人,比上年减少0.70万人;小学43所,在校学生5.59万,减少0.02万人。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新招录教师100%安排到农村学校,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9.2%。新增3所省、泰州市优质园,全市适龄幼儿三年入园率达96.3%。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9.2%,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入学率达100%。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70多所学校获得省级以上表彰。15157人参加中考,四星级高中录取线泰州最高;10591人参加高考,本二以上进线率比上年增长4个百分点,创近10年最高纪录。全市荣获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市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