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泰兴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4-13 泰州市泰兴市统计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设施建设加快,“三馆”已完成地下工程,布展设计荣获2011年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建筑金奖。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成功举办建党90周年等重大文化活动和春节文艺会调演、春节电视文艺晚会。送电影4480场,送戏269场,送书2.5万册。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强化,全市11处第四批市级文物单位和城区9处市级文保单位加强保护。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40万户,总用户达31万户;数字化整转12万户,城乡数字电视门樘入户率达到90.7%。

卫生事业高效发展。新区医院和公共卫生大楼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卫生院和所辖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和改造继续推进。覆盖全市农村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26个,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32个。医疗机构床位数3225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178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816人,注册护士1365人。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孕产妇保健管理合格率99%,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5%,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2.6‰。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级三级乙等医院,全市在泰州地区首创“江苏省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市”。

体育事业长足发展。体育设施提档升级,新体育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增建镇村全民健身路径60余条。人才培养再创新高,运动员1人达健将级,2人达国家一级,12人达国家二级;新增国家一级裁判员5人,二级裁判员32人。新建4个体育协会。全市获全国性比赛7金4银8铜,获省级比赛奖牌11金13银3铜。承办全国第六届木球锦标赛,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授予优秀组织奖。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资源略有增长。根据公安年报,全年出生人口9260人,出生率7.72‰,其中女性4186人;全年死亡人口7692人,死亡率6.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20.21万人,其中男性61.22万人。年末总户数39.90万户。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收。根据城市居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91元,增长16.8%;人均消费性支出14531元,增长15.4%。根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047元,比上年增长18.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296元,比上年增长17.6%。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7104元,增长15.4%。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登记失业人数237人,失业率降低0.15%。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39万人,覆盖率97.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93人,覆盖率99%,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57万人,失业保险覆盖率98.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3.28万人,参合率99%,其中贫困人口参合率达100%。

十二、资源和环境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1.5%,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8%,全年环境空气良好天数达标率89.6%,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和城市环境功能区噪声达标率均为100%。黄桥镇、新街镇、济川街道办、古溪镇、河失镇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镇验收,国家级生态镇创建数量所占比例达31.2%。张桥镇西桥村获国家级生态村命名;姚王镇桑木村、宣堡镇郭寨村通过国家级生态村验收。今年创成省、市级生态村117个,全市生态村创建比例达60%以上。创建省级绿色学校3个、省级绿色社区1个。

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实施节能技改项目29个,淘汰落后用能设备191台(套),关停中小化工生产企业12家,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1%。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有序推进,虹桥园区、农产品加工园、河失镇等污水处理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开发区“5+2”污水扩建工程、城东工业园污水处理项目有序进行。引导现有中小型企业向“一区四园”集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落户。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审批率、“三同时”验收率均为100%。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使用的数据为统计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