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泰兴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学赶苏南,跨越发展”战略部署和“领先苏中,再创辉煌”的目标追求,坚持科学发展,扎实推进开放、创新“双轮驱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2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64.88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182.28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8.0:54.5:37.5,其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连续11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 财政收入继续快速增加。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89.17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90亿元,同比增长22.8%。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2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工商税收完成19.60亿元,同比增长22.1%;非税收入完成6.09亿元,比上年增长53.5%。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78.2%。 市场物价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从分月数据看,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前7个月高位增长,8月份起逐步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5%,涨幅比上年高0.3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五升三降。其中:食品价格上升7.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升6.3%;居住上升5.9%;烟酒及用品上升4.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升2.1%;交通和通信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7%;衣着下降2.8%。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可持续发展环境容量有限,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生产要素制约加大,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土地短缺与园区发展需求不匹配;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持续增产。全市实现现价农业总产值65.68亿元,可比增幅4.4%。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全年粮食总产量68.57万吨,比上年净增2.14万吨,增长3.2%。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34.63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5.07千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4.38千公顷。 林业、牧业、渔业生产稳定。全年生猪、家禽、山羊分别出栏99.14万头、547.99万羽、6.3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0%、2.2%和2.6%。肉类、禽蛋、水产品总产量分别为7.89万吨、2.22万吨、2.2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1%、0.9%和5.8%。牛奶产量19374吨,比上年增长9.4%。 农业产业化经营提质增效。全年新增农业龙头企业9家,其中省级2家,泰州级7家。市级以上5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3.60亿元,同比增长29.1%;上交税金1.41亿元,同比增长9.6%;出口创汇7609万美元。农业利用“工商资本、民间资本”项目达135个,投资总额13.11亿元;农业利用外资项目7个,投资总额7084万美元。 高效农业发展加快。新增高效农业10.65万亩、设施农业2.72万亩。新增万头猪场2个、万羽禽场36个。生猪、肉禽、蛋禽、奶牛的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80.2%、96.7%、84.9%和100%;被授予全省“生猪产业大县”称号。新增螃蟹等特种水产养殖3729亩、设施渔业面积1800亩。新增造林面积7770亩。 农机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推广各类农机具2232台套,其中,插秧机147台、植保机械1104台、秸秆还田机94台,“平安农机”示范市创建通过国家级验收。全市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2.99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935台,联合收割机1143台,插秧机1092台,农用运输机械1871台。农机跨区作业面积222万亩。主要农作物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8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机耕、机播、机收获、机植保作业水平分别达87.0%、65.5%、83.4%和92.2%。 农产品质量监管不断深化。全市新增135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16个。经省、市抽查检测,全市“生猪瘦肉精”、生鲜乳、“三品”抽样检测合格率均达到10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较好。全部工业产、销、利分别为1774.73亿元、1694.11亿元、202.35亿元,增幅分别为29.7%、30.8%、34.5%。工业国税开票销售收入(所属期)595.10亿元,同比增长29.8%。规模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125.02亿元,增长33.1%;实现销售收入1110.42亿元,增长35.1%;实现利税144.44亿元,增长36.7%,其中实现利润83.31亿元,增长41.3%。规模上工业产销率达97.9%,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94.87亿元,可比增长15.7%。全市实现工商税收超亿元企业3家,比上年新增1家。30家创新型企业实现工商税收1.62亿元,同比增长30.2%;其中工商税收超千万元企业5家,比上年新增3家。 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持续发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8.83亿元,同比增长40.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列统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0.8%,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机电、化工、医药三大工业支柱产业,实现产值852.4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5.8%。其中,机电行业实现产值429.94亿元,增长35.8%;化工行业实现产值360.18亿元,增长22.9%;医药行业实现产值62.32亿元,增长43.2%。品牌战略稳步推进。新认定江苏名牌产品7个,江苏省着名商标5件。 建筑业稳中有升。全年完成施工产值297.0亿元,实现建筑企业增加值71.2亿元,分别增长15.1%、17.5%。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建筑产值超亿元企业45家,其中超5亿元的企业9家;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6家和1家。规模企业资质等级提高,全年新申报建筑业企业资质25项,资质等级晋升9项,中兴公司成为全国首批通过验收的22家新特级资质企业之一。在建工程施工面积33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2%。专业施工领域进一步拓展。全市非房建企业75家,占企业总数52%,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科技成果应用逐步深入,当年获国家级工程建设优秀成果1项,省工程建筑优秀成果10项。建筑工程继续创优,获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1项、泰州市“梅兰杯”优质工程21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1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规模上投资187.16亿元,增长25.2%;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6.62亿元,同比增长37.3%。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240.3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8.79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10.6%和92.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0.4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5%;商品房销售额29.65亿元,同比下降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