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常熟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2-04-13 苏州市常熟市统计局

体育事业生机盎然。2011年,圆满承办全国跳水锦标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赛事,被评为全国体育竞赛优秀赛区和江苏省承办全国以上体育竞赛最佳赛区。体育中心二期工程顺利封顶,片区全民健身中心规划建设逐步展开,新增辛庄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启动元和片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全年新增健身工程(点)11个,累计拥有344个。举办第三届常熟体育节活动和首届尚湖半程马拉松邀请赛。全年共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620次,参加人数达50万人次,荣获国家体育总局2011年“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称号。获省级竞赛金牌12枚,获苏州市级竞赛金牌295枚。体彩销售势头强劲,全市体育彩票实现销售额3.6亿元,比上年增长48.0%,共筹集体彩公益金1800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1年,全市稳步推进太湖、阳澄湖、望虞河水综合整治,强化水源地监管,编制《常熟市(昆山)长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议书》。实施以排污许可证管理为核心的总量控制制度,探索推进IC卡总量控制系统建设,环境质量动态监控系统进入初步调试阶段。关闭“六小一无”企业870家、砖瓦厂11家。辛庄、周行污水处理厂投用,铺设城乡污水收集主管网223公里,城市、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6%和87%。城乡大环境“百日整治”成效明显,城区27平方公里范围内基本建成禁煤区。新增绿化面积1.8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9%。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4.72,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360天,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实现“国家生态镇”满堂红,入选“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试点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安全生产切实强化。2011年,全市不断深化“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有效落实安全生产各项经济政策,加大惩罚力度,着力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强化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积极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遏制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年末监控重大危险源65处。全年共查处事故隐患17042处,完成整治16659处,其中查处并完成整治重大事故隐患61处。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为0.058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稳定。201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6.72万人,比上年增加275人。2011年,全市出生人口7083人,人口出生率6.64‰;死亡人口7958人,人口死亡率7.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1.22万人,比上年增加0.06万人,城市化率达63.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达39413元,比上年增长15.4%;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041元,比上年增长14.0%。在家庭总收入中,人均工薪收入26765元,家庭经营净收入5022元,财产性收入1614元,转移性收入6011元,分别占总收入的67.9%、12.7%、4.1%和15.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289元,增长17.9%。其中,工薪收入11069元,家庭经营净收入4443元,财产性收入651元,转移性收入1126元,分别占纯收入的64.0%、25.7%、3.8%和6.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2.03:1。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280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6237元,增长26.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162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服务业性消费支出4407元,增长14.7%。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消费占比达18.1%。2011年末,全市私家车拥有量16.44万辆,比上年增长23.3%,按户籍户数计算,每百户私家车拥有量达49.2辆。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市坚持政策扶持和优化服务双重理念,倾力搭建就业创业桥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开展青年见习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共建成青年见习基地68家,提供见习岗位1873个。新增育婴师、月嫂、家政服务等紧缺专业工种和化妆师、网上淘宝创业等专业培训,拓宽技能培训业务门类。开设创业服务窗口,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报名等服务。2011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85270个,其中面向本地劳动力新增就业岗位60366个,城镇登记失业率2.19%。本市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7280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6%。

社会保障跃上新台阶。2011年,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500元/月,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每月1140元,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每月增发157元,农保退休人员人均每月增发33元,征土(地)保养人员人均每月增加120元,无地无保障人员人均每月增加50元,老年补贴人均每月增加20元。启动外来职工参保“三年计划”,加快推进城保扩面,新增农保转城保4.3万人。2011年末,本地户籍劳动力养老保险覆盖人数51.85万人,覆盖率达到99.6%;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0.62万人、63.61万人、52.38万人、38.18万人和35.88万人,城镇职工五大社会保险覆盖率均为99.6%。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9.6%。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年内新增廉租房30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2192套(间),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00套。“幸福养老工程”加快推进。年内新建成养老机构1家,扩建养老机构5家,累计拥有养老机构24家,其中民办养老机构4家;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1400张,累计拥有6180张。

居民消费价格高位运行。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5.0%。八大类消费全线上扬:食品类上涨10.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6%,衣着类上涨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5%,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4%,居住类上涨5.3%。

注: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最终以统计年鉴公布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