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4-10 重庆市武隆县统计局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面积172.41万平方米,增长6%;竣工面积64.62万平方米,增长540.2%;新开工面积34.3万平方米,下降42%;商品房销售面积41.52万平方米,增长5.2%;商品房销售额187672万元,增长28.8%;销售住宅5513套,下降7.9%。

五、城镇建设

实施“城乡建设形象年”活动,强力推进城乡管理跨越发展。加速建设改造一批城市公园、管网、公厕、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深度改造城市道路和人行道,规范门牌店招,打造灯饰景观,打造立面形象,加强环卫保障,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全国最美镇建设成效明显,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在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县城基础上,成功创建市级森林县城、文明县城、山水园林县城。

全县建成区面积达到25.01平方公里,全年新增5.1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为5.83平方公里。全县城市道路里程55公里,道路面积74.4万平方米,其中,车行道面积57.8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16.6万平方米。县城车行道28.04公里29.15万平方米,人行道32.73公里10.11平方米。建成广东坡森林公园和桃花山城市达标公园,全面改造完成红豆、油坊沟、兴旺、江北4个农贸市场。深度改造县城江北主干道5.5公里,铺设人行地砖2.7公里,江北房屋立面改造32.4万平方米,完成中堆坝片区17.83万平方米近1000户的拆迁。县城区室内外停车位2205个;城市道路照明线路长度40.19公里,路灯2596盏;污水排水处理配套管道76.1公里,年处理污水48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90.47%;道路清扫保洁面积50.4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4.94万吨,垃圾处理率98.38%;供水管道43.1公里,总供水量525.5万立方米。县城建城区绿化覆盖面积323公顷,绿地面积281公顷,绿化覆盖率55.4%,绿地率48.19%,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08平方米。

全面加强乡镇场镇建设。安排社会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各乡镇的街道综合整治、广场、农贸市场、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12个文化广场,16个乡镇对街道进行综合整治,17个乡镇新建或改扩建农贸市场,26个乡镇的污水管网全部整改,实现乡场镇路灯全覆盖,乡镇场镇形象大为提升。同时,全县还建成巴渝新居2760户,危旧房改造7434户,建成农民新村30个。在白马、长坝、鸭江、江口、火炉、桐梓、土坎等9个乡镇启动廉租房建设。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县境内现有渝怀铁路武隆段51公里,渝湘高速公路武隆段6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3658公里(不含渝湘高速公路武隆段),其中等级公路2610公里。南涪铁路和涪南高速公路武隆段正开工建设。乡通畅率、村通达率均达100%;实现125个行政村通畅,村通畅率67.2%。全县机动营运车2283辆,其中货运车1722辆,客运车561辆。客运车辆中客运班车301辆、公共汽车38辆、出租车146辆。新增2条农村客运线路,通客车的建制村达165个,占88.7%;新增县城到中嘴、白马2条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车辆10台。全县年末运输船舶83艘,其中货船59艘、客船(营业性渡船和游览船)23艘、驳船1艘。

全年完成货运量512万吨、货运周转量51621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3.2%和29.6%;全年完成客运量1323万人、客运周转量73938万人公里,分别增长27.7%和22.1%。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5497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④550万元,增长58.5%;电信业务收入14947万元,增长18.8%。年末全县拥有固定电话5.4万户,下降8%。年末移动电话26.41万户,增长20%。年末全县互联网用户数2.28万户,增长34.7%。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81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1万户。

2011年7月,武隆喀斯特旅游区正式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使武隆成为9个全国同时拥用“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家5A级景区”的地区之一。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中国(重庆武隆)森林旅游节、露天音乐节等系列旅游主题促销活动。成功试演“印象?武隆”大型实景歌会。创建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景区,成为全市唯一被列入并通过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验收的单位。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旅游联合执法机制,提升了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全年共接待游客1329万人次,增长30.5%,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65.72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全县农家乐187家,其中星级农家乐112家。星级酒店共13家,已评星48颗。新增床位5000余张,全县接待床位达到20000余张。

七、商贸、对外开放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6395万元,增长10.5%,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6957万元,增长12.1%,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4%。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748万元,增长18.5%。分城乡⑤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1823万元,增长20%;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25万元,增长9.4%。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1787万元,下降2.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65043万元,增长22.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2873万元,增长13.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6045万元,增长26.3%。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37272万元,增长21.9%。其中,批发业182416万元,增长15.9%;零售业254857万元,增长26.6%。全年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18927万元,增长28.5%。其中,住宿业48564万元,增长18.2%;餐饮业70364万元,增长36.8%。

外贸进出口总额5733万美元,增长138.8%,其中,出口5705万美元,增长141%;进口29万美元,下降1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0万美元,增长13.6%。利用内资416057万元,增长41%。

八、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实现辖区内财政收入148025万元,增长4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4128万元,增长60.7%。一般预算收入73306万元,增长55.7%,其中税收50361万元,增长62.5%;基金收入40822万元,增长70.6%。地方财政支出312440万元,增长37.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62625万元,增长38.1%;基金支出49815万元,增长35.2%。在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438万元,增长33.8%;文教卫生科技事业支出51710万元,增长4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898万元,增长38%;农林水事务支出53084万元,增长40.2%。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36736万元,增长17.8%,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2%。年未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19263万元,增长19.5%。各项贷款余额900005万元,增长11.5%。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21317万元,增长54.5%。着力推进金融创新,涉农贷款余额78.45亿元,增长9.1%,共发放农村“三权”抵押贷款1130万元,发放“微企通”贷款创业扶持贷款150万元,受益农户135户,受益微企3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