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全县营业性保险机构8家。全年保费收入17423万元,比上年增长9.5%。赔付各类保险金4306万元,比上年增长47.2%。 九、文教、卫生、体育 全县高考报名2073人,参考1967人,上线1726人,录取1434人。录取人数中,重本104人、二本281人、三本182人、专科763人。高职单招40人。普通文理科上线1553人,上线率78.95%。全县有高中(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职高),小学84所,幼儿园3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聋人学校)。在校高中生6969人,在校初中生16198人,在校小学生25136人,在园幼儿12160人。小学入学率99.89%、辍学率0.3%、毕业率99.98%。初中入学率99.32%、辍学率1.5%、毕业率99.74%。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3140人,其中普通中学1246人、小学1894人。幼儿园专任教师82人。 年未全县拥有卫生机构⑥276个,实有病床1292张。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55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414人、注册护士245人、药师30人、技师47人。全县有医院6所、乡镇卫生院26个、村卫生室165个。妇女住院分娩率95.24%,婴儿死亡率8.63‰,孕产妇死亡率49.33/10万。 全县拥有乡镇文体中心26个;博物馆(文管所)1个,藏品2586件;县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96313册,其中图书60487册(含古籍440册)。全县有体育馆2个,体育场1个,标准游泳池1个,篮球场237个,网球场18个,全县中小学校已建成塑胶运动场18片。在仙女山镇建成西部最大的高山室外多功能体育场馆,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250场次,参与群众11.9万人次。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安装有线电视48095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1026户。 十、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按公安户籍统计:全县年末户籍总户数为139475户,总人口413221人,男女性别比为110.7:100。其中,非农业人口113090人,农业人口300131人。出生人口4561人,死亡人口281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2‰,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03.07:100。全县迁入人口2821人,迁出人口4099人,净迁出人口为1278人,人口机械变化率为-3.09‰。实施城乡统筹户籍改革,全县累计农民转户进城42958人。 全县常住人口34.8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04万人,城镇化率34.55%。 按居住人口计算,人口计划生育率87.82%,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口计划生育率78.53%,比上年提高6.28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劳动力资源26.51万人,其中经济活动人员24.51万人。全县从业人员24.27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9.23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5.04万人。一产业从业人员11.5万人,二产业5.24万人,三产业7.5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2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5%。城镇新增就业3020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6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03441人,其中乡外县内24498人,县外省内22598人,省外37503人。 全县实际参加失业保险13996人,征收失业保险费273万元,发放就业补贴114.1万元。参加工伤保险23469人,征收工伤保险费765万元,享受待遇452人。参加生育保险8114人,征收生育保险费89万元,享受待遇129人次。 参加城乡合作医疗保险341216人。其中,农村居民参合人数317386人,享受待遇10076人;城镇居民参合人数23830人,享受待遇152421人。城乡合作医疗筹资总额7896万元,其中个人缴纳989万元,其中农村居民部分年初实现一次性筹资5967万元。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3751人,其中在职职工17676人,退休6075人,征收医疗保险费4050万元。 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共计35468人。其中,参保职工19115人(企业职工12518人、其他人员6597人),离退休、退职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6353人(其中企业2776人、其他人员13577人)。全年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288万元,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142万元,全年实发养老金14999万元。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49139人,其中城镇参保24744人,农村参保124395人。老龄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4239人。年末领取养老金55837人。征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111万元。 全县基层社会保障所26个。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045户6713人,下降30.6%;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8292户20217人,下降8.3%。发放城镇低保金2638万元,增长63.5%;发放农村低保金3072万元,增长71.5%。从2011年10月起,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240元/人?月提高到290元/人?月、1400元/人?年提高到1800元/人?年。 十一、人民生活 初步统计全县城镇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2978人,比上年增长19.7%;平均劳动报酬36100元,增长19.9%。其中,在岗职工平均人数19774人,增长15.1%;平均工资⑦39165元,增长22.6%。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18640元,增长16%,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8030元,增长15.93%。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1310元,增长16.44%;人均经营净收入2953.88元,增长13.87%;人均财产性收入371.92元,增长42.15%;人均转移性收入4004.62元,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832.15元,增长15.16%。其中食品消费支出4239.03元,增长33.2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⑧39.1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⑨31.29平方米,下降15.1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92元,增长25.8%。城乡收入比为3.11:1,比2010年下降0.27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814.37元,增长22.02%;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3274.62元,增长29.29%;人均财产性纯收入89.27元,增长45.65%;人均转移性纯收入613.98元,增长17.5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121.7元,增长28.4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52.41元,增长37.27%。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298.15元,增长34.79%。恩格尔系数为47.3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42.11平方米,增长12.03%。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0555万元,增长24.7%。 十二、资源、环境、安全、治安 全县年末拥有耕地总资源63859公顷。拥有大中小型水库30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2座、小型27座,总容量62520万立方米。水土流失面积1943平方公里,累计治理752.16平方公里,其中本年治理8.46平方公里。全县森林面积116867公顷(17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7.2%,活立木蓄积789.4万立方米,林地面积192533公顷(288.8万亩)。 全县全年用电量4111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63419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9.8%;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格)能耗0.67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取水总量180.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