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改善。进入2011年以来,受市场逐步回暖、产品价格不断回升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状态明显好转,盈利能力、创税能力双双得到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5.11亿元,同比增长35.8%。在统计的32个行业大类中,有12个行业实现利润增速高于平均水平,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倍,食品制造业增长3.7倍。实现税金总额35.23亿元,同比增长24.0%,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92.7%,食品制造业增长89.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9.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52.9%。 建筑业实现平稳增长。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9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全市拥有建筑队伍人数5.37万人,同比下降8.7%,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9.17万元/人,提高4.7%。建筑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2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03万平方米,下降5.8%。 四、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年谋划实施公路建设22项,完成投资16.92亿元。截止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862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8公里。交通运输持续增长,全年公路客运量完成2308万人次,货运量完成4534万吨,同比增长2.1%和8.9%;港口吞吐量完成2.88亿吨,同比增长9.4%;集装箱运量达到43.01万箱,增长26.6%。航空运输能力增强,山海关机场开通俄罗斯、韩国首尔等城市旅游包机76架次,累计开通航线11条,运输飞行2932架次,比上年增长2.9%。受河北航空公司机型调整影响,冬春航季部分航线停航,影响了机场旅客吞吐量。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9.14万人次,比上年降低4.8%;货邮吞吐量349吨,增长36.0%。 私家汽车保有量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年末拥有民用汽车34.4万辆,比上年增长19.4%。其中私家汽车保有量达到29.3万辆,增长23.3%。 电信邮政行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收入23.65亿元,比上年增长8.2%;邮政业务收入2.45亿元,增长17.2%。全年发送函件542万件,比上年下降15.6%。发送报刊累计达4032万份,下降3.9%。年末固定电话拥有量71.90万部,下降2.8%;移动电话拥有量320.72万部,增长14.5%。互联网宽带用户达49.57万户,增长25.4%。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速。紧紧围绕“建设宜游城市,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目标,全方位发展旅游,全产业融合旅游,深入实施旅游立市战略,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全市旅游业亮点频现。各项旅游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101万人次,首次突破2000万大关,同比增长12.9%;接待海外游客26.44万人次,增长9.1%;景区门票收入4.34亿元,增长14.1%;旅游创汇15025万美元,增长15.4%;实现旅游总收入172.84亿元,增长17.3%。全省旅游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旅游立市百项工程扎实推进,其中51项已完工。北戴河森林湿地公园二期扩建项目、南戴河森林体育俱乐部等26个精品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全市星级饭店59家,其中四星级以上饭店达到14家;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30家,其中4A以上景区达16家,比上年增加2家。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秦皇岛市荣膺“2011年度最佳休闲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市”、“城市休闲国家标准试点市”等荣誉称号。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15.10亿元,同比增长25.6%。扣除农户投资后完成598.46亿元,增长25.2%。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151.15亿元,增长19.4%;非国有经济投资447.31亿元,增长27.3%,其中民间投资429.59亿元,增长3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6.93亿元,增长74.5%;第二产业投资176.93亿元,增长22.5%。其中工业投资174.18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投资404.59亿元,增长25.0%。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4.86亿元,增长37.1%,其中住宅投资119.87亿元,增长20.5%。房屋施工面积1811.82万平方米,增长17.2%。其中住宅1462.46万平方米,增长14.1%;房屋竣工面积179.15万平方米,增长23.6%。其中住宅151.37万平方米,增长16.4%。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承秦高速秦皇岛段、大巫岚循环经济工业园综合项目二期、火车站前广场及道路改造、山船重工修船扩建项目、宏启胜有限公司PCB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城乡建设项目完成433.60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70.5%。全市在建施工项目1042个,同比增长2.8%。其中年内新开工项目700个,下降4.9%,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9个,下降22.2%。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稳步发展,零售总额实现平稳增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4.45亿元,同比增长17.8%。乡村市场加快发展,实现零售额66.08亿元,同比增长20.1%,对拉动全市消费市场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28.36亿元,增长17.3%。部分消费热点持续活跃,金银珠宝类销售增长迅猛,销售额同比增长28.5%。能源类商品销售迅速攀升,煤炭及制品类、石油及制品类销售额分别增长22.7%和57.8%。体育娱乐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销售额也实现快速增长,增速分别达到26.2%、39.0%和29.5%。受房地产调控和汽车市场消费政策调整的影响,住房、汽车消费增幅减缓。汽车类商品销售额与上年持平;零售额增幅为10.7%,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随着商品房销售减缓,直接抑制了与装修装饰相关的家装家居商品销售的较快增长。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额同比下降10.7%;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销售额增长14.1%,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8.7个百分点;家具类销售额同比仅增长13.7%,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 大型商贸项目建设有突破,城市商业设施承载力大幅提升。2011年全市新建过亿商贸大项目5个,计划投资达到20.9亿元。2011年全市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改造新建共33家,总投资6.3亿元。年内建成的海港区港城市场,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菜市场。全年商品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14个,市场成交额134.79亿元,同比增长17.5%。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实现全面增长。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43.49亿美元,同比增长23.9%,增幅比上年提高18.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2.22亿美元,增长17.9%,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进口21.27亿美元,增长30.9%,较上年加快35.3个百分点。从出口产品看,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出口减少,同比下降9.9%;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大幅增长,增幅分别达28.9%和45.4%。从出口市场看,美国成为第一出口目的地,出口额达4.2亿美元,同比增长36.0%。对韩国、东盟、欧盟等传统市场出口均实现较快增长,分别完成出口额3.2亿美元、2.3亿美元和2亿美元,增长37.0%、64.6%和28.2%。从出口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完成18.4亿美元,增长50.9%,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2.8%;加工贸易出口3.5亿美元,下降12.3%。黄大豆、铁矿砂、钢铁为三大主要进口商品,增幅分别为7.8%、165.7%和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