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利用外资实现较快增长。2011年,秦皇岛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规定》及《关于进一步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对招商引资提出了一系列支持鼓励政策,简化了项目的审批程序。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外商在秦直接投资总体增长较快。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02亿美元,同比增长21.1%。其中,直接利用外资5.99亿美元,增长20.5%。来自亚洲的外资占据主导地位,外商直接投资4.36亿美元,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的72.8%,其中来自香港的投资达3.52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58.8%。外资项目储备不断增强,全市新批三资项目10个,合同外资金额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 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突破。“走出去”工作“请进来”做,在对外合作方式上实现成功的探索,2011年秦皇岛市成功举办了“秦皇岛—南非东开普省经贸合作洽谈会”。境外并购实现零的突破,全市第一个全资海外并购项目卡尔特酒庄有限公司投资625万美元收购法国波尔多地区葡萄酒庄园项目成功获批。2011年全市获国家商务部批准的境外投资企业5家,总投资1675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新签合同3份,新签合同额1263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432万美元;外派劳务人员1269人。 八、金融、保险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截止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86.78亿元,比年初增长10.6%。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997.57亿元,增长14.7%;单位存款余额663.17亿元,增长5.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82.06亿元,比年初增长15.8%,其中,中长期本外币贷款余额652.96亿元,增长12.6%;短期贷款余额406.41亿元,增长22.0%。 保险事业有序发展。截止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分公司39家,新增2家。全年各类保费收入39.89亿元,比上年减少11.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80亿元,增长7.9%;人身险保费收入28.09亿元,下降17.6%。保险赔款支出12.27亿元,增长28.5%,其中,财产险赔款5.97亿元,增长23.4%;人身险赔款6.30亿元,增长33.7%。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项目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916项,比上年增长28.6%。其中26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263个项目列入省级科技计划,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资金3074万元。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565件,比上年增长32.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536件,增长41.3%。授权专利1014件,增长9.4%。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截止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7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快,截止年末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3家,市级22家,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3家。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育兴高新技术创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燕山大学被批准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功举办全国科技成果展,科技影响力实现新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成为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荣获“2011中国最具成长力创新型城市”、“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工程,2011年全市启动建设项目校64所,其中,已开工项目校建设37所,实际投入资金达2.84亿元。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共有普通中学170所,在校生13.00万人;普通小学464所,在校生17.6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生426人。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年末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9所,招生数达16247人,在校生达到34472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42.2%。学前教育巩固提高,年内开工幼儿园建设项目46个,其中新建幼儿园9所,改扩建37所。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幼儿园180所,在园幼儿7.27万人。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学率达81.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继续保持99.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能力大幅提升,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3所,招生数达4.68万人,在校生14.5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12万人和0.52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将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获准设立燕山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填补了秦皇岛市没有出版社的空白,对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组织举办“广场艺术节”、“彩色周末”、“消夏文艺演出”、“浪漫之夏”等多项活动,数字电影“进工地、进农村、进社区”活动放映主旋律红色经典影片百部。实施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工程,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县区数字影院建设任务,全年共完成农村电影放映27180场。重点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玻璃博物馆后续工作陆续展开,综合博物馆项目筹建工作稳步推进。重点围绕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加强基层设施建设。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310个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任务。截止年末全市文化系统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2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文化站101个,公共图书馆6个。县级以上广播电台5座,对国内广播节目15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4%。县级以上电视台5座,电视转播台5座,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4%。有线电视用户79.4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终端54.1万户,模拟用户3.2万户。 卫生医疗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70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7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0个,乡镇卫生院75个,门诊部10个,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391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站)8个,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17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387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532人,其中执业(执业助理)医师6569人,注册护士5065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得到加强,推进中央投资基层卫生项目建设,4个县级医院、11个中心乡镇卫生院、6个村卫生室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共有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了街道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扩面提标。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188.27万人,参合率达到95.7%;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人,筹集新农合资金4.33亿元。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突出创建以“休闲之都,训练之城,体育强市”为内涵的体育名城,成功举办全国少年儿童跳水冠军赛A区比赛、第七届北戴河轮滑节、第七届世界徒步大会、第一届秦皇岛国际象棋国际公开赛、河北省国际象棋等级赛、河北省青少年跳水锦标赛、中国国际藤球邀请赛、河北省青少年网球锦标赛、第六届北戴河铁人三项赛等赛事和活动。竞技体育实力不断提升,全市注册运动员350余名,其中二级运动员183名。全市拥有二级裁判员167名,比上年有大幅增长。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各项赛事中获得金牌40枚,银牌43枚,铜牌50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年内完成“民生工程”100个行政村的健身路径安装工作,群众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举办“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20万人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群众健身活动有序推进。 |